1) Bleeding
[英]['bli:dɪŋ] [美]['blidɪŋ]

伤流
1.
Effect of the Water Content of Soil on Bleeding Intensity of Japonica Rice Shuijing 3;

土壤含水量对粳稻水晶3号伤流强度的影响
2.
The Comparison and Nitrogen Nutrition Regulations of Bleeding in Neck-Panicle Node and Basal Internode of Rice;
水稻穗颈节与基部节间伤流的比较及其氮素调控研究
3.
The bleeding on the living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was tested.

<正> 伤流是代谢的自然现象。
2) Bleeding sap

伤流
1.
Effects of water and N supply on maize bleeding sap and its nutrient contents;

水、氮供应对玉米伤流及其养分含量的影响
2.
Effect of rare earth on composition of bleeding sap of rice;

外源稀土对水稻伤流组分的影响
3) xylem sap

伤流
1.
Four kinds of plant hormones in the xylem sap of regular tomato(Lycopersicon escclentum Mill.
)作为试材,通过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方法研究了抑制乙烯合成的外源基因转入番茄后,伤流中植物激素的变化。
4) eddy current test

涡流探伤
1.
: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eddy current test and analyzes the acceptance standards of eddy current test for boiler tubes at home and abroad.
叙述了涡流探伤基本原理,分析了国内外锅炉钢管涡流探伤验收标准,提出了锅炉钢管涡流探伤验收等级标准。
5) eddy-current test

涡流探伤
1.
In regard to eddy-current test for aluminium alloy tube, it is the established threshold value that will determine the ploducts acceptable or unacceptable.
铝合金管材涡流探伤阈值设定是判定管材废品的界限。
2.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ory,feature and technique of eddy-current test in station boiler steel pipe,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control material quality of station boiler steel pipe,raise repair quality of station boiler and guarantee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of boiler.
论述了电站锅炉钢管的涡流探伤原理、特点及工艺方法,这对于控制电站锅炉用钢管的材料质量和提高电站锅炉检修质量以及保证锅炉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6) eddy current testing

涡流探伤
1.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eddy current testing in the production of tungsten wire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equipment components of eddy current testing.
介绍了涡流探伤的基本原理和设备组成,重点阐述了涡流探伤在钨丝生产中的应用,并对涡流探伤的各种参数设定及影响探伤结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涡流探伤技术是检测钨丝表面质量的有效手段,展望了该技术在金属丝材加工领域的应用前景。
补充资料:斑疹伤寒(流行性)
斑疹伤寒(流行性)
typhus (epidemic)
又称虱型斑疹伤寒。普氏立克次氏体引起、经人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为高热、头痛、皮疹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程约2~3周。氯霉素和四环素治疗有特效。在战争或灾荒时,人口流动频繁,生活不稳定,居住拥挤,营养及卫生条件差,有利于虱的孳生和传播,故易发生本病流行。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均有大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每年都有流行。抗日战争时期,仅上海地区每年就有1万多病例,病死率高达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本病已明显减少。在非洲、南美洲和亚洲一些高原寒冷地区发病率及死亡率仍较高,仍是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监测计划中的一种疾病

病原体 普氏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prowazeki)呈球杆状,约0.3~1×0.3~0.8

临床表现 虱吸病人血后,普氏立克次氏体进入虱肠上皮细胞中繁殖,经5~10天,虱肠上皮细胞破裂,普氏立克次氏体释入肠腔,随虱粪排出体外,由虱叮咬的伤口和瘙痒的皮肤抓痕处侵入人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小血管内皮细胞内繁殖,内皮细胞肿胀破裂后,病原体侵入血液引起立克次氏体血症,立克次氏体死亡后释放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基本病理特征为增生性、血栓性、坏死性血管炎。受侵犯的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血栓形成而阻塞管腔,引起出血、坏死。血管病变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形成“斑疹伤寒结节”。上述血管病变发生在皮肤时表现为皮疹;发生在脑膜及脑实质时出现头痛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生于心肌则表现为心肌炎。其他器官如肾上腺、肾脏、睾丸、骨骼肌等亦有同样病变。本病潜伏期为5~21日,一般为10~12日。根据病情及临床表现不同可分典型、轻型和复发型三型。
① 典型斑疹伤寒。起病急骤,有寒战、高热,体温迅速上升至39~40℃以上。呈稽留热。伴有明显全身中毒症状,有剧烈头痛,全身肌肉疼痛,小腿腓肠肌有明显疼痛及压痛,颜面潮红,球结膜明显充血,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失眠、耳鸣、耳聋,重者可发生谵妄、狂躁,甚至昏迷。心血管系统症状有脉搏增速及减弱,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心律不规则、血压下降等。重者发生循环衰竭。病期第4~7日,一般于第5日出现皮疹,大小不一,直径为1~4mm。开始为浅红色充血性斑疹及斑丘疹,以后变为暗红色出血性皮疹。由胸、背部开始,逐渐扩散至腋窝、腹部、上下肢而至全身。一般面部、手足心很少出现皮疹,经4~5日后皮疹消退,多数病人有脾脏肿大。发热期为14~18日,以后体温下降至正常,其他症状并随之减退。
② 轻型斑疹伤寒。见于少数散发和接种过疫苗的病人。发病轻,体温一般为39℃左右,发热期在两周以内;全身中毒症状轻,一般无谵妄、耳聋、烦躁及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但仍有头痛、全身痛及腓肠肌压痛,皮疹较少,一般分布于胸、腹部皮肤。脾肿大者较少。
③ 复发型斑疹伤寒。又称布里尔-秦瑟二氏病。由于普氏立克次氏体于第 1次发病后隐伏于人体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原体可重新繁殖而引起复发。此型的临床特点为:于第1次发病后数年再发斑疹伤寒,因人体已有免疫力,故病情轻,发热一般在39℃以下,热型不规则,可无皮疹或有少量充血性皮疹;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很轻;病程短,一般为7~11日;并发症少,病死率低。并发症以血栓性静脉炎、支气管肺炎及心肌炎较多见,其他尚有腮腺炎、急性肾炎和中耳炎等。早期治疗者并发症少。
诊断 依据流行学史(当地有本病流行、有虱寄生及叮咬史等)和临床表现(急性起病、稽留高热、剧烈头痛、皮疹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确诊须依靠实验室检查。
① 变形杆菌凝集试验。又称魏尔-费利克斯(外斐氏)二氏反应。由于普氏立克次氏体和莫氏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mo oseri) 与变形杆菌OX19株有部分共同抗原,故流行性或地方性斑疹伤寒病人血清均可与变形杆菌OX19发生凝集,出现阳性反应(效价在1:160以上)。多在病期1周后开始呈阳性。病程中抗体效价有4倍以上增高者,诊断意义更大。
② 立克次氏体凝集反应。效价1:40以上即为阳性,阳性率高。病期第5日约有85%病例出现阳性反应,较魏尔-费利克斯二氏反应阳性出现早。与地方性斑疹伤寒稍有交叉凝集,但后者效价较低。
③ 补体结合反应。特异性强,与地方性斑疹伤寒无交叉反应。阳性效价为1:40以上。病期5~7日可出现阳性反应。抗体可长期存在,持续5~30年,可用于流行学调查。
④ 间接免疫荧光检查。以普氏立克次氏体作抗原,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人血清中的抗体,较凝集反应和补体结合反应敏感。
病原体分离的方法是取发病 5日以内病人血接种豚鼠腹腔或鸡胚卵黄囊,组织培养可用鸡胚细胞,分离立克次氏体。在上述特异性诊断方法中,临床常用魏尔-费利克斯二氏反应,因其方法简便易行。
治疗 特效治疗可用四环素或氯霉素。服药后一般在24~48小时后退热,同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减退。退热后继续服药1~2日。此外须注意卧床休息,多饮水,退热宜用物理降温如头枕冰袋、酒精擦澡等,不宜应用大量退热剂,以免出汗过多引起虚脱。有头痛、烦躁不安等神经症状者,可用镇静止痛药。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者,可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预防 采取以灭虱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应早期发现及治疗病人,进行灭虱处理。灭虱可用敌敌畏(DDVP)、10%DDT、666粉剂等。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宣教,大力开展防虱、灭虱工作。增强人群免疫力可用灭活疫苗,有虱肠疫苗、鸡胚疫苗和鼠肺疫苗三种。但灭活疫苗接种后只能减轻病情,不能明显降低发病率。现已有减毒活疫苗,只需接种1次,接种后迅速生效,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但尚未普遍应用。
参考书目
魏曦主编:《医用立克次体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1984。
斯崇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