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ang Xufeng

王旭烽
1.
Wang Xufeng s Novel Creation in 1990s;

论王旭烽90年代的小说创作
2.
The national strategy in artistic expression is used in Trilogy of Tea Men of Wang Xufeng.
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采用了民族化的艺术策略,小说在叙事、写人和语言等方面都追求民族化的艺术表现从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
3.
The Tea Culture of the Tea personnel is always an indite field which is not recognized by people, yet this field is the field where Wang Xufeng observes and experiences for a long time, She lives in it, soaks in it and it gives her rich life feeling.
茶人、茶文化,是一个历来不被人重视的创作领域,而这又恰好是女作家王旭烽长期观察与体验的一个领域,她生活其间、浸润其间,蕴蓄了充沛的生命情感,历时十年创作出了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筑草为城》)。
2) Wang Xugao

王旭高
1.
Wang Xugao first put forward this conception.

通过文献追溯发现 ,“培土宁风法”肇始于《内经》 ,发展于仲景及唐、宋 ,发微于金、元、明、清 ,王旭高则明确提出“培土宁风法”。
3) front
[英][frʌnt] [美][frʌnt]

焰烽
5) Xifeng

息烽
1.
Impact Structure Characters and Gene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Ring Structure in Xifeng

撞击构造的特征及对贵州息烽县环形构造的成因解释
补充资料:马烽(1922~ )
现代小说家。原名马书铭,曾用笔名阎志吾、孔华联、莫韵等。山西省孝义县人。1938年春参加抗日游击队。
1942年 9月,以马烽笔名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处女作《第一次侦察》。嗣后,又写了《懒汉回头赛如牛》、《张初元的故事》等通讯特写,并陆续整理发表了不少民间故事。1945年6至8月在《晋绥大众报》上发表他和西戎合写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吕梁英雄传》,以康家寨民兵的建立和发展,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小说故事曲折、情节生动,通篇由大大小小的故事联缀而成,具有民族化、大众化风格,受到工农读者的欢迎。此后,即致力于短篇小说写作。1949至1954年间,他先后发表了《村仇》、《一架弹花机》、《饲养员赵大叔》、《韩梅梅》等十数篇小说,显露出深厚的农村生活根底和故事性强、语言朴素明快、幽默风趣的创作特点。1956年他由北京回山西定居,创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三年早知道》生动而诙谐地叙述了老中农赵满囤思想转变的曲折过程;《我的第一个上级》多姿多采地塑造了由局长这一有胆有识的英雄形象。这两个短篇被公认为他的代表作。此外,像《一篇特写》和《四访孙玉厚》、《杨家女将》等作品,表现出作家的求实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功力。1976年他重返文坛,相继发表了《结婚现场会》、《伍二四十五记要》等小说,仍然保持了浓郁的泥土气息和诙谐幽默的艺术个性。除短篇小说外,他还创作有长篇传记文学《刘胡兰传》、电影文学剧本《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新来的县委书记》(与孙谦合作,摄制成影片后改名为《泪痕》),均获好评。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山西农村,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被人们公认是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的重要代表作家。
马烽在40年代曾任《晋绥大众日报》编辑、主编,晋绥出版社总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等职。
1942年 9月,以马烽笔名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处女作《第一次侦察》。嗣后,又写了《懒汉回头赛如牛》、《张初元的故事》等通讯特写,并陆续整理发表了不少民间故事。1945年6至8月在《晋绥大众报》上发表他和西戎合写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吕梁英雄传》,以康家寨民兵的建立和发展,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小说故事曲折、情节生动,通篇由大大小小的故事联缀而成,具有民族化、大众化风格,受到工农读者的欢迎。此后,即致力于短篇小说写作。1949至1954年间,他先后发表了《村仇》、《一架弹花机》、《饲养员赵大叔》、《韩梅梅》等十数篇小说,显露出深厚的农村生活根底和故事性强、语言朴素明快、幽默风趣的创作特点。1956年他由北京回山西定居,创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三年早知道》生动而诙谐地叙述了老中农赵满囤思想转变的曲折过程;《我的第一个上级》多姿多采地塑造了由局长这一有胆有识的英雄形象。这两个短篇被公认为他的代表作。此外,像《一篇特写》和《四访孙玉厚》、《杨家女将》等作品,表现出作家的求实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功力。1976年他重返文坛,相继发表了《结婚现场会》、《伍二四十五记要》等小说,仍然保持了浓郁的泥土气息和诙谐幽默的艺术个性。除短篇小说外,他还创作有长篇传记文学《刘胡兰传》、电影文学剧本《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新来的县委书记》(与孙谦合作,摄制成影片后改名为《泪痕》),均获好评。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山西农村,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被人们公认是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的重要代表作家。
马烽在40年代曾任《晋绥大众日报》编辑、主编,晋绥出版社总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等职。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