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径流剪切
1)  the runoff shear stress
径流剪切
2)  runoff shear stress
径流剪切力
1.
In this research, soil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was calculated by runoff shear stress, runof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runoff power theory respectively.
分别利用坡面径流剪切力、坡面径流能耗和坡面径流单位水流功率理论对坡面土壤侵蚀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
3)  radial shearing
径向剪切
1.
An circular radial shearing interferometer based on spatial phase modulation is proposed to measure the transient near infrared laser pulse wavefront with high precision.
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相位调制技术可用于近红外瞬态波前高精度检测的环形径向剪切干涉仪。
4)  aperture-shearing lens
孔径剪切镜
5)  shear flow
剪切流场
1.
Critical breakage condition for dispersed droplets of W/O emulsion in shear flow;
剪切流场中W/O乳状液分散相液滴破裂的临界条件
2.
Investigation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mechanical model of deformation of a single droplet in shear flow;
剪切流场中液滴形变的三维力学模型初探
3.
A lamina shear flow is set by a double-cylinder shear device.
通过分析气固两相流中颗粒的碰撞率模型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牛顿型液-液两相流中的液滴碰撞率模型,并分析了在剪切流场中液滴发生椭球形变形后的碰撞概率。
6)  shear flow
剪切流动
1.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f inflluence of the shear flow on the phase behavior of polymer blends are reviewed in three aspects: thermodynamic theory,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miscibility of polymer blends under shear flow field.
从热力学理论、实验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 3个主要方面 ,综述了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开展的剪切流动对聚合物共混物相行为影响的研究情况 ;阐述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热力学理论 ;着重介绍了各种先进的在线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应用 ;较为详细地总结了聚合物共混物相行为对剪切速率、剪切应力、温度以及组成的依赖关系 ;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望了该领域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teady shear flow on the deformation properties of an adherent leukocyte and its nucleus.
目的研究稳定剪切流动对黏附于血管表面的白细胞及其细胞核变形的影响。
3.
The influence includes rutting contribution of different layers and degree of shear flow in the pavement.
采用环道试验及德国汉堡车辙试验方法,研究在中面层使用改性沥青对路面结构和组合结构抗车辙性能的影响,包括对结构层贡献率和对沥青层剪切流动变形的影响;探讨在中面层添加纤维对路面结构抗车辙能力的影响。
补充资料:冰川融水径流
      冰川冰和冰川表面雪融水汇入河道形成的径流。多数为季节性径流,少数大冰川末端为常年性径流,是寒冷地区的重要水资源。
  
  形成  由0℃的冰转为0℃的液态水需要消耗的热量为335焦耳/厘米3。其热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其次是冰面与近地面层大气湍流交换热和水汽凝结释放热。大陆性冰川的热量收支中,太阳辐射平衡值占80~90%以上,乱流交换热值占不到10%,凝结释放热值约占5%。海洋性冰川的热量收支中,太阳辐射平衡值仅约占60%,而乱流交换热值约占30%,凝结释放热值约占10%。
  
  冰川融水径流多为季节性径流。在北半球每年春季融雪时,山区河流开始出现春汛(4~6月初)(冰面才开始消融,径流十分微小。6~8月为冰面的强烈消融期,形成大量径流。径流一部分沿冰面向河道下泄,一部分渗入冰内,通过冰下河道注入河流。冰内和冰下河道主要发育于冰温较高的海洋性冰川和大陆性的大山谷冰川的下段,如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美的阿拉斯加以及中国西藏东南部、天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大冰川区。小规模的大陆性冰川则以冰面径流为主。冰面消融的情况通常用消融深度(A)表示,即以气温每增高1℃,冰川每日的消融深度计算。公式是:
  
A=cΣT

  或
A=φ(T+b)m

  式中c为度、日因子;ΣT为累积正气温;φ为地理参数;T为夏季平均气温;b、m为系数。
  
  不同地区的冰川,由于太阳辐射量等条件的不同,冰面的消融深度也不同。如在中国,西藏东南部的海洋性冰川的消融深度最大,约5000~6000毫米/年,大致向西、西北方向递减,祁连山东部冰川约1200毫米/年,祁连山西部冰川减为600~700毫米/年,天山东段冰川为700毫米/年,帕米尔、珠穆朗玛峰地区冰川为500~600毫米/年。
  
  特征  冰川融水径流的特征明显。①日变化大。如天山乌鲁木齐河源Ⅰ号冰川水文断面的最低水位出现在8时左右,最高水位出现在17~18时,径流量的峰、谷之间的最大差比可达1:10以上,这是其他径流很少见到的现象。②季节变化大。由于冰川消融深度受气温变化的制约,冰川融水的流量峰谷与气温峰谷是相对应的,但流量峰谷滞后于气温峰谷。在冬季,小规模的大陆性冰川无论是冰面或冰内都无径流。而海洋性冰川因冰层内处于压力融点,冰内、冰下河道相当发育,冬季一般不断流。春、夏两季为冰川消融期,在北半球大陆性冰川一般为5~9月,海洋性冰川则为4~10月,因此冰川融水径流高度集中于6~8月,约占年径流总量的70~90%。③年际变化大。冰川融水径流与一般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呈相反趋势:在高温干旱年份冰川融水径流为丰水年,因为高温干旱,冰川消融强烈,冰川支出量大于积累量。在低温湿润年份,冰川融水径流量则变小,因为低温湿润,冰川消融减弱,冰川的积累量大于支出量。因此,冰川融水径流对河川的补给作用,一方面加剧了河川径流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另一方面又缩小了河川径流的年际变化。得到冰川融水径流补给的河流,具有干旱年不缺水、多雨年河流水量小的特点,缓和了河流丰枯水年水量的变化。如中国天山西段台兰河,由于有冰雪径流的补给,在降水量比常年少19.6%的1962年,河水径流量却比常年大23.2%;在降水量比常年大46.5%的1971年,河水径流量却比常年小9.9%。④大陆性冰川的冰川融水径流模数明显地小于海洋性冰川。冰川融水径流模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冰川融水径流强度,以升/秒·平方公里 (1/sec·km2)表示。大陆性冰川海拔高,气候干冷、降水稀少,冰川融水径流的单位面积流量小;海洋性冰川海拔与纬度较低,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其冰川融水径流的单位面积流量大。如属于大陆性冰川的帕米尔冰川融水径流模数为15~50升/秒·平方公里,西藏东南部的海洋性冰川为110~190升/秒·平方公里。 径流模数还具有垂直地带性分布特点,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递增(见图)。高寒冰川作用区是径流的高值区,因此中国西部山岳冰川是河流重要的源泉。如冰川融水径流对河川的补给比量在青藏高原腹地占30~40%,有的可达50%以上。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