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illage dilution
耕作稀释
2) dilution
[英][dai'lju:ʃən] [美][daɪ'ljuʃən]
稀释作用
1.
Al3+/ SO42- molar ratios and dilu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 aging time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aluminum species of PAC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采用A1-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了PACS中铝水解形态分布随熟化时间的变化,考察了在不同熟化时间内,碱化度(B)Al~(3+)/SO_4~(2-)摩尔比和稀释作用对铝水解形态分布的影响。
2.
It is shown from the study results that the dissolution is not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variations of carbonate sediment in the area; the main factor to cause the variations of carbonate in the area is the dilution of non-calcareous materials, among t.
进一步研究表明,溶解作用对该区域碳酸盐沉积变化的影响作用不大;引起本区域碳酸盐变化的主要因素为非钙质物质的稀释作用,其中陆源物质的稀释作用可能控制了碳酸盐沉积的整体特征,而火山物质则对局部层位的沉积起到了显著作用;钙质生物生产力的变化对碳酸盐沉积的整体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3) job dilution
工作稀释
4) precipitation dilution
降水稀释作用
5) mix dilution action
混合稀释作用
6) hemodilution/ adverse effects
血液稀释/副作用
补充资料:滨田耕作
日本考古学家。号青陵。大阪府南河内郡人。明治十四年二月二十二日生,昭和十三年七月二十五日卒。1905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史学科。1909~1917年留校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18年获该校文学博士学位,1931年任日本学士院会员,1937年任京都帝国大学校长。曾两次赴欧美各国访问、考察。除在日本国内进行考古以外,曾任"朝鲜总督府"古迹调查员,在朝鲜境内从事考古工作。亦曾参与"东亚考古学会"的活动,在中国东北一带进行调查和发掘。
滨田耕作是日本现代考古学的创导人。他在京都大学创立考古研究室,开设考古学讲座,日本大学中自此始设置正规的考古学课程,日本学院式的考古学从此开端。他在日本考古学上的功绩,在于将欧洲各国、特别是英国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引进日本,讲求田野调查发掘工作方法,重视器物类型学,等等。其主要著作有《通论考古学》(1922)、《东亚文明的黎明》(1930)、《东亚考古学研究》(1930)等。
滨田耕作是日本现代考古学的创导人。他在京都大学创立考古研究室,开设考古学讲座,日本大学中自此始设置正规的考古学课程,日本学院式的考古学从此开端。他在日本考古学上的功绩,在于将欧洲各国、特别是英国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引进日本,讲求田野调查发掘工作方法,重视器物类型学,等等。其主要著作有《通论考古学》(1922)、《东亚文明的黎明》(1930)、《东亚考古学研究》(1930)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