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琯溪蜜袖
1)  Pomelo cv. Guanximiyou
琯溪蜜袖
2)  Guanxi Honey Pomelo
琯溪蜜柚
1.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municipal sewage sludge on growth and fruit quality of Guanxi honey pomelo;
琯溪蜜柚施用漳州城市污泥堆肥的研究
2.
Study 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compound fleshy juice of Guanxi honey pomelo and kelp;
琯溪蜜柚海带复合果汁加工工艺的研究
3.
Studies on the correction of granulation of juice sacs in Guanxi honey pomelo fruits;
琯溪蜜柚果实粒化症矫治研究
3)  Citrus grandis Osbeck cv.Guanximiyou
琯溪蜜柚
1.
Changes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itrus grandis Osbeck cv.
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琯溪蜜柚苗木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
4)  Citrus grandis
琯溪蜜柚
1.
Anatomical Observation on Differentiation and Granulation Processes of Juice Sacs in Citrus grandis;
琯溪蜜柚汁囊分化和粒化过程的解剖学观察
5)  Guanxi pummelo
琯溪蜜柚
1.
The correlation of osmoregulation substances and water states with cold tolerance in Guanxi pummelo;
渗透调节物质和水分状态与琯溪蜜柚抗寒性的关系
6)  Guanxi pomelo
琯溪蜜柚
1.
Balanced fertilization and nutrients condition of Guanxi pomelo garden in Pinghe County;
平和琯溪蜜柚果园养分状况与平衡施肥研究
2.
) Seed abortions in Guanxi pomelo and Duwei pomelo (Citrus grandis cv.
琯溪蜜柚和度尾蜜柚瘪籽也是由于自交不亲和性引起的,为此,本论文对两品种自交不亲和性进行了课题研究和讨论。
补充资料:琯头豉油

琯头法豉油的生产技术是我国酱油酿造的一枝小花。它发源于福建省运江县琯送镇,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以其独特的生产工艺广泛地流传于连江、福州一带。福建福安酱琯厂用此法生产的豉油香、味、体俱佳,尤其是经过一年多日晒夜露的豉油膏,更是具有色泽鲜艳、浓厚、酱香味浓郁、味道鲜美绵长、风味独特、久藏不坏等特点。

制作方法 1.原料选择:精选本地产大豆或东北大豆,要求豆粒大、颗粒饱满、皮薄、肉多、蛋白质含量高。

2.浸洗:将大豆倒入水池中,加水浸泡,以大豆重量增加一半,体积约增加一倍为适宜,也即要求大豆浸洗后的含水量控制在45%左右。根据生产实践,一般认为春秋3~4小时,夏季2小时,冬季5~6小时即可达到上述要求。

3.蒸豆:除去浮在水面上的悬浮物,将大豆捞起装入竹筐内,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沥干,然后倒入旋转蒸煮锅内,开蒸汽蒸煮,至压力达到1公斤/厘米2后,排气一次,然后继续蒸至压力达到2公斤/厘米2,关闭进气阀,保压20~25分钟,然后迅速排气,打开锅盖,出锅。要求熟料具有豆香味,呈黄褐色,用手指压捻豆粒,十有八九能碾成薄片,易于粉化。

4.制豉(制曲):将蒸熟的大豆摊冷至35~40℃左右(冬高夏低),倒入竹筐,每筐约装熟豆10公斤,接入种曲0.5%,拌匀,摊平,要求中间稍薄(2厘米)旁边稍厚(2.5厘米),置于木架上,每层距离约18厘米。此后维持品温在30℃左右,15小时后,品温将上升至40℃,可打开窗户散热,降温,24小时后,曲料结块,白色菌丝布满豆粒,品温在38℃左右,此时即可进行第一次翻曲,使豆粒松散。翻曲后品温降至33℃左右,约40小时后,豆豉曲开始转黄,形成孢子。48小时后,曲料复又结块,应进行第二次翻曲。此后维持品温26~28℃,老熟1~2天,即为豆豉曲,可出曲。整个制曲过程头尾约需4~5天。

5.洗豉:洗豉是琯头豉油的重要生产环节,也是琯头豉油生产的一大特点。大豆经过制豉成为豆豉曲后即可取出放入小木桶内洗去孢子。洗去孢子要认真操作,否则,若洗的不透,则易于生霉,使制出的原油有霉臭味;但若洗得过分时,则必然要擦伤豆粒,使脱皮率增加,且损失也大。一般以洗去外表的霉花而不伤及豆皮为宜。洗涤后的豆豉应表面无菌丝,豆身油润,不脱皮。洗豉完毕后,捞起装入竹筐内,再用自来水冲淋一次,沥干。洗涤后的豆豉曲重应为洗涤前豆豉曲的1.6倍左右。可由下述方法测定:将豆豉曲称取500克装入一个小布袋内,扎紧袋口,同样制备3个小布袋,一起放入准备洗涤的豆豉曲中浸洗,当浸渍一定时间后,认为差不多时,即提起布袋,沥干后称重,如未达到要求的重量,继续浸洗,隔一段时间后,再提起第二袋,沥干称重,一直达到要求为止。原料浸渍也可用此法。

6.二次发霉:将沥干的豆豉曲在原竹筐中堆积,加盖塑料薄膜保温。以后随着堆积温度的上升,又逐渐长出细丝,约经6~7小时,品温即可上升到55℃,此时即可加盐腌豉。经二次发霉的豆豉曲,具有特殊的清香气味。

7.腌豉:经二次发霉的豆豉曲,温度较高,需及时拌入食盐。一般每100公斤大豆加食盐25公斤左右,要求食盐氯化钠含量高、颜色洁白、颗粒细小、水分及夹杂物少、无苦味,否则,制出的豉油具有苦涩味。将豆豉曲与食盐迅速地充分拌和均匀,倒入装有假底的大木桶内(一个木桶可装料一吨),然后盖上塑料布,再加盖,腌制3~4个月左右,酱醅即告成熟,即可拨油。

8.滤油:将木桶底下的木塞拨去,豉油就逐渐流出,数量不多,称为“原油”。一般每100公斤大豆可出原油30公斤左右。原油呈红褐色,透明、清澈、酱香味浓郁、滋味鲜美,后味绵长。

在滤出原油后的头渣中,再加入90℃以上的四油或18°bé热盐水浸泡1天,次日滤出二油,同样再在二渣、三渣中加入18°be热盐水浸泡1天,滤出三油、四油。二油、三油可作为普通酱油出售,四油可用来回头二油。

9.日晒夜露:由于陈年老油膏中含有各种酵母,所以,为了又快又好地得到上等油膏,采用逐级提熔的方法晒炼,若直接用原油晒炼,则所需的时间又长,质量又差。逐级提炼的方法是:将原油输送至酱缸,或使之与最次等的油膏混合,经1~2个月的晒炼,抽出再掺入稍高一等的油膏中,又经1~2个月的晒炼,再抽出掺入再高一等的油膏中,这样由低到高逐级提炼,直至成为最上等豉油膏,需时一年以上。一般每100公斤大豆可生产35°bé最上等豉油膏18~20公斤及普通酱油200公斤。

10.成品调配:经过1年多日晒夜露的最上等豉油膏,色、香、味、体俱佳,风味尤其精良,久藏不坏,一般不作为商品油出售,而要根据市场的需要调配成不同等级的豉油膏出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