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insect epidemiology

昆虫流行病学
3) insect virus

昆虫病毒
1.
Meanwhile,it also analyzes the role of insect viruses insecticide in restoring and constructing the sta.
同时,根据4种昆虫病毒杀虫剂的实践结果,分析了昆虫病毒杀虫剂在恢复和构建稳定生态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说明昆虫病毒是构建和恢复以害虫为核心的稳定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之一。
2.
The development of insect virus stud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ecent ten years in China are summarized.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中国在昆虫病毒研究和应用方面的进展,提出了昆虫病毒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发展方向。
3.
I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 biological control to use insect virus to prevent pest.

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害虫是生物防治的一种有效方法。
5) insect behavior

昆虫行为
1.
Computing the day length for programming insect behavior;

昆虫行为研究中日长的计算
2.
Effect of infochemicals on insect behavior.;

信息化合物对昆虫行为的影响
3.
Application of video trajectory analysis technology in insect behavior research

视频轨迹分析技术在昆虫行为学研究中的应用
6) night activity insects

夜行昆虫
1.
Part research progresses on the pototaxis of night activity insects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回顾了昆虫学界在夜行昆虫趋光特性方面的部分研究进展,归纳了昆虫趋光性与光的波长、强度以及与感光生理特征之间的联系,探讨了夜行昆虫趋光行为的本质,简要总结了我国将昆虫趋光性用于灯光防治害虫的历史,提出利用害虫趋光性开展灯光防治在当今害虫无公害治理中的重要意义,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补充资料:昆虫流行病
昆虫流行病
epidemic of insects
昆虫流行病(epidemie of inseets)导致昆虫个体间相互感染以致流行的疾病。在一定地域,昆虫的疾病在一个时期可为少量出现,而在另一个时期可大发生成为高度流行。影响疾病流行的因素主要有病原微生物、寄主昆虫和气候条件。三者谁是主导因素是可变的。当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易感的寄主昆虫存在时,疾病的流行主要取决于适宜的气候条件;当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和适宜的寄主昆虫时,入侵微生物的数量和毒力则起主导作用;但如有足够的入侵微生物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寄主昆虫的抗病力,生理状态和密度就成为疾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感染力、数量、生存能力等特性均可影响昆虫疾病的流行。致病力是病原微生物侵入寄主后,使寄主致病的能力。致病力的强弱取决于微生物本身的毒力和寄主的生理状态两方面;不同种或不同亚种的病原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致病力,如苏芸金杆菌的松毛虫亚种对松毛虫的致病力远高于其他亚种;只有以色列亚种对蚊幼虫才有明显的致病力等;微生物数量也影响疾病的流行,‘如家蚕微抱子虫对家蚕的致死中量是4 000个抱子,假单抱杆菌是1 .9万个菌体。如侵入虫体的数量稀少,则一可能被虫体的免疫功能摧毁。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力也可左右疾病的流行;感染力是表示病原微生物由病虫传到其他健虫的能力,这固然与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有关,但与昆虫的聚集与分散的习性关系也很密切;聚集便于相互接触感染;分散虽一时难于造成大量感染,但可将所携带的微生物传递较远而感染这种昆虫的另外群落。病原微生物的生存能力也关系到疾病的流行,有些病原微生物离体后立即死亡,但有些类群能存活较长时间。如白僵菌的分生饱子,在常温下7年仍具感染力,仁壤中的核型多角体病毒5年仍可存活.这样感染昆虫的机会也就比较多。 寄主昆虫寄主昆虫的种类和品系、生理状态、生活习性及密度对疾病的流行都有密切关系,同一种白僵菌,对美洲蜚嫌和杂拟谷盗的寄生率分别为100%、1()%.对榆树金花虫的寄生率则为零。发育缓慢的桑蚕抗病力弱,相互咬食的昆虫易于互传疾病。种群密度大而有聚集习性的昆虫传染病容易流行。 气候条件阳光、温度、湿度等也影响昆虫传染病的流行。阳光的漫射对白僵菌产生抱子有促进作用,但阳光直射90小时以上时抱子活力渐减。阳光直射可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活力钝化或失活(主要受紫外线影响)。适当温度促使病原微生物正常发育,过高过低的温度均对其发育及生存不利;苏芸金杆菌芽抱在50℃时完全失活,白僵菌的分生抱子萌发要求高湿。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