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快速控制原型技术
1)  rapid control prototyping technology
快速控制原型技术
2)  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1.
Developments of metal powder 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two kinds of methods f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progress and problems in this domain,and prospects of metal 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 are presented.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适合生产小批量多品种的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的重要补充。
3)  RP techniques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1.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design and manufacture industrial products by the RP techniques can improv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quality,reduce period and production costs.
介绍了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原理、工艺、优点等,并对比分析了传统的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及制造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说明利用此项技术进行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及制造能大幅度提高设计及制造水平、缩短设计制造周期、降低设计制造成本,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  rapid prototype manufacturing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1.
The applications of rapi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virtual rapid prototype manufacturing, rapid prototype manufacturing and rapid tooling manufacturing in mould making are summarized.
综述快速制造技术如虚拟原型制造技术、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及快速模具制造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5)  Rapid prototyt and manufacturing
快速原型与制造技术
6)  rapid prototype technology
快速原型技术
1.
The rapid prototype technology has appeared and develop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AD/CAM technology,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laser technology, and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but now it has become a unprecedented ideal tool to put product design technology.
为此,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快速原型技术及其特点,论述了其在高精度小尺寸零件制造、石墨电极制造、复合材料零件铸造、陶瓷型铸造模具技术、直接切片技术等方面的应用与发展。
补充资料:我国快速原型技术的发展

快速成形技术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正在不断完善的高新技术。



    在铸造生产中,模板、芯盒、压蜡型、压铸模等的制造往往是靠机械加工的办法,有时还需要钳工进行修整,费时耗资,而且精度不高。特别是对于一些形状复杂的薄壁铸件,例如飞机发动机的叶片、船用螺旋浆,汽车、拖拉机的缸体、缸盖等,模具的制造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虽然一些大型企业的铸造厂也进口了一些数控机床、仿型铣等高级设备,但除了设备价格昂贵之外,模具加工的周期也很长,而且由于没有很好的软件系统支持,机床的编程也很困难。面对今天世界上经济市场的竞争,产品的更新换代日益加快,铸造模具加工的现状很难适应当前的形势。而快速成型制造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条颇具前景的新路。


    快速成形技术的产生


    快速原型(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又称快速成形技术,是当今世界上飞速发展的制造技术之一。快速成形技术最早产生于二十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美国3M公司的Alan J. Hebert(1978)、日本的小玉秀男(1980)、美国UVP公司的Charles W. Hull(1982)和日本的丸谷洋二(1983),在不同的地点各自独立地提出了RP的概念,即用分层制造产生三维实体的思想。Charles W. Hull 在UVP的继续支持下,完成了一个能自动建造零件的称之为Stereolithography Apparatus (SLA)的完整系统SLA-1,1986年该系统获得专利,这是RP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同年,Charles W. Hull和UVP的股东们一起建立了3D System公司。与此同时,其它的成形原理及相应的成形系统也相继开发成功。1984年Michael Feygin提出了薄材叠层(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以下简称LOM)的方法,并于1985年组建Helisys公司,1992年推出第一台商业成形系统LOM-1015。1986年,美国Texas大学的研究生C. Deckard提出了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简称SLS)的思想,稍后组建了DTM公司,于1992年开发了基于SLS的商业成形系统Sinterstation。Scott Crump在1988年提出了熔融成形(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简称FDM)的思想,1992年开发了第一台商业机型3D-Modeler。


    自从80年代中期SLA光成形技术发展以来到90年代后期,出现了几十种不同的RP技术,除前述几种外,典型的还有3DP等。但是,SLA、LOM、SLS和FDM四种技术,目前仍然是RP技术的主流。


    我国RP研究工作起步时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