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丛编项
1)  collection item
丛编项
1.
It has been a debated issue for catalogers whether the collection item of academic textbooks should be catalogued in Series or in Notes.
教材系列图书信息是著录在丛编项还是著录在附注项,成为编目人员有争议的问题。
2)  Series Item
丛书项
3)  Neck Clustered Needling
项丛刺
4)  series statements/series added entries description
丛编著录
5)  titles of series
丛编名
6)  Yijiao Congbian
翼教丛编
补充资料:《宝刻丛编》
      宋代金石学著作。是当时中国各地碑刻的总目。宋理宗时临安书商陈思编辑。
  
  全书共二十卷,著录从秦石鼓文、诅楚文到五代石刻文字的目录,除碑刻外也包括少量铜钲、铜钟、铁器的铭文,还选取了一些法贴。书按南宋地方行政区划编排,将保存于每县的石刻名目依年代顺序排出。南宋王象之《舆地碑记目》也按地方列碑目,但只限南方,而陈思则把河淮以北也收入其内。凡地点不详的石刻都列在第二十卷之中。每条石刻名称之后,列有摘抄自各家的题跋,主要有《集古录》、《金石录》、《隶释》、《隶续》,还有《诸道石刻录》、《访碑录》、《京兆金石隶》、《复斋碑录》、《曾南丰集古录》、《资古绍志录》等。这些书多早已亡佚,通过《宝刻丛编》方能部分地保存至今。此书在清代修《四库全书》时已残缺不全。现在所能见到的刻本有道光末吴式芬刻本和光绪十四年(1888)陆氏十万卷楼刻本。吴刻本完整者仅第五、七、八、十三、十四、十九、二十卷,其余几卷也都残缺不全,第十一、十六、十七三卷则全佚。
  
  南宋时还有一部名为《宝刻类编》的石刻目录,作者不详。刻书按碑刻书写人的身份分类,将书写人分为帝王、太子、诸王、国主、名臣、释氏、道士、妇人等类。书在清代已佚。清人从《永乐大典》中抄出,汇为八卷。今有道光十八年(1838)刘喜海刻本和咸丰时粤雅堂丛书本,另外还有北京图书馆藏宋抄残本。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