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1)  fluid inclusion geochemistry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1.
Based on the studies of fluid inclusion geochemistry,three types of fluid inclusions in quartz crystals from Qitianling A-type granite,namely,melt inclusions,fluid-melt inclusions and fluid inclusions were indentified.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骑田岭A型花岗岩石英斑晶中的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
2)  fluid inclusion chemistry
包裹体流体化学
3)  Fluid inclusions chemistry geothermometry
流体包裹体的化学地质温度计
4)  fluid inclusion
流体包裹体
1.
Study on fluid inclusion of tight sand reservoir of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in central Sichuan Basin;
四川盆地中部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
2.
A study of fluid inclusions from Cangyuan lead-zinc polymetallic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n western Yunnan;
滇西沧源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流体包裹体研究
3.
A study of hydrocarbon fluid inclusions in Qianzhong uplift and its adjacent areas;
黔中隆起及周缘地区下组合含油气流体包裹体研究
5)  fluid inclusions
流体包裹体
1.
Fluid dynamic processes of large-scale mineralization in the Lanping Basin,Yunnan,SW-China:evidence from fluid inclusions and basin fluid modeling;
西南三江兰坪盆地大规模成矿的流体动力学过程——流体包裹体和盆地流体模拟证据
2.
Characteristics of fluid inclusions from two types of gold deposits in central part of Yi-Shu fault belt and their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沂沭断裂带中段两种类型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3.
Characteristics of fluid inclusions on thermal fluid activity in oil-and gas-bearing basins;
含油气盆地中热流体活动的流体包裹体依据
6)  fluid inclusion petrography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
补充资料:包裹体地球化学
      通过包裹体来研究地质体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演化历史以及元素在地质体中的活化、迁移和沉淀富集。又称温压地球化学。矿物中的包裹体一般是指矿物晶体在结晶过程中,圈闭在晶体缺陷和窝穴中的晶体周围的结晶介质或早期形成的矿物,它与主矿物有明显的相界线。包裹体含有成岩成矿的"母液",因此它是研究地质作用的珍贵样品,能较客观地反映地质历史的原貌。
  
  包裹体大小和形状不一。固、液和气态的都有,也有几种物态共存的。它既可形成于均一介质中(正常包裹体),也可形成于非均一介质中(异常包裹体)。按它与主矿物形成的时间关系,可分为原生、假次生和次生包裹体;按其含有物的物理状态,可分为岩浆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后者又可按气液比分为气相包裹体(气液比>50%)和液相包裹体(气液比<50%);按相态数分为单相、两相和多相包裹体;按成分分为高盐度、低盐度、含二氧化碳、硫化氢以及含有机质包裹体等。
  
  通过矿物中的包裹体,除研究成岩成矿物质的相态和相变外,还可提供下列参数:温度,压力,成分,同位素(氢、氧、碳、硫、氩和锶),酸碱度(pH),氧化还原电位(Eh),气体分压(或逸度),盐度,密度、粘度以及火山岩形成的年龄。在上述参数中,只有温度(需经压力和成分校正)、成分、同位素和年龄是直接测定的,而其他则用包裹体测定的某些数据,按有关体系的相图或热力学公式进行估计或计算。
  
  包裹体研究主要应用于成岩成矿理论研究、找矿勘探、古气候研究、宝石鉴定和核废物处置库场地的安全评价等方面。在成岩成矿理论研究方面主要着重于:①划分矿床成因类型和成矿阶段,再造成矿过程的演化历史;②查明热液来源、热液上升原因、运移方向、成矿物质的搬运形式和沉淀富集机理;③判断溶液的物理状态,是冷液还是热液成矿,是气相还是液相,是否存在临界状态、溶液的不混溶性和沸腾现象;④确定成矿溶液的温度、压力、成分、同位素、盐度、气体分压、pH、Eh和密度等。此外,包裹体研究还有利于解决下列问题:在火成岩和变质岩地区,有时可了解上升剥蚀区的温压变化,辨认侵入岩、次火山岩和火山岩以及隐爆和爆发火山岩;在沉积岩中起指纹印作用,有助于鉴别岩屑颗粒的来源。在找矿勘探方面主要应用于热液矿床和油气矿床的寻找。利用包裹体分散流、次生分散晕和原生分散晕,按不同比例尺可寻找热液矿化的远景区、远景地段和盲矿体。目前所用的方法有气晕、蒸发晕和热晕。包裹体研究有助于查明油气生成条件、油气层类型、演化程度、迁移时代以及提供油气区域评价和勘探等方面有关资料。洞穴中的包裹体可提供古气候和古温度资料。在宝石矿的勘探、宝石鉴定、确定宝石来源以及鉴别天然宝石与人工合成宝石方面包裹体均有重要意义。包裹体研究还能为确定核废物处置库场地岩盐中的流体成分、流体运移规律以及材料抗腐蚀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包裹体研究的基本方法,除光学显微镜观察外,温度的测定用均一法、爆裂法和淬火法;盐度的测定用冷冻法;气相成分的测定主要用激光拉曼探针、气相色谱和质谱;液相成分的测定主要用离子色谱、原子吸收光谱和激光拉曼探针;固相成分的测定主要用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同位素组成的测定用质谱计和离子探针。
  
  

参考书目
   E.Roedder著,卢焕章、王卿铎等译:《流体包裹体》(上、下册),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5。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