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解释攻击(IBM攻击)
1)  Interpretation Attack(IBM Attack)
解释攻击(IBM攻击)
2)  interpretation attack
解释攻击
1.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watermarking more and more attacks on it appeared, interpretation attack is the most dangerous attack of them.
但是,对于数字水印的攻击也在不断的出现,其中以解释攻击(IBM攻击)最为危险。
2.
Interpretation attack is one of the main attack methods for digital watermark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how to use timestamp mechanism, notarization mechanism and one way watermarking mechanism against interpretation attack.
解释攻击是数字水印攻击的主要手段之一。
3.
Time stamp introduced on design of digital watermark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void the interpretation attack.
在数字水印设计中加入时间戳协议是对抗解释攻击的一种有效方法。
3)  IBM Attack
IBM攻击
1.
IBM Attack and Its Resisting Approach for Copyright Protection in Watermarking;
数字水印在版权保护上的IBM攻击与防范的研究
4)  automatic attack interpreter
攻击解释器
5)  Aggression [英][ə'ɡreʃn]  [美][ə'grɛʃən]
攻击
1.
Relationship Between Rorschach Aggression Variables and Explicit Hostility;
罗夏测验攻击变量与外显攻击敌意的关系
2.
Rorschach Aggression Variables:A Study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罗夏测验攻击变量的信度效度研究
3.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Rorschach Aggression Variables;
人格特征与罗夏测验攻击变量的相关性研究
6)  Attack [英][ə'tæk]  [美][ə'tæk]
攻击
1.
The prevention technology for ARP virus attack;
浅谈ARP病毒攻击的防御技术
2.
Prevention of attack on overflowing loopholes in buffer of Linux system;
对Linux系统缓冲区溢出漏洞攻击的防范
补充资料:飞豹fbc-1攻击机
Image:1159611134149900.jpg
飞豹fbc-1攻击机

本世纪末,中国第二届航空航天博览会揭开了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新型战机fbc-1的神秘面纱,并被中外新闻记者颂以“飞豹”的雅号。

“飞豹”fbc-1是中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自行研制的双座双发多用途全天候超音速歼击轰炸机,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试飞鉴定,是全面提高了战斗机研制水平的新一代战斗机。

走近fbc-1,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一种神秘感在延伸。机头向前俯视,两侧黑洞洞的圆形进气道如同发着寒光的一对眼睛。机身上跃起的两翼似大鹏展翅,遮天蔽日,咄咄逼人。 fbc-1采用常规气动布局,机翼为后掠式上单翼,外翼前缘为锯齿并带气动扭转,机翼后缘内侧装有单缝式襟翼,外侧装有副依。飞机平尾采用斜定轴全动下平尾,其高耸的大后掠垂尾历历在目。机身两侧进气道与机翼融合向后延伸,并形成蜂腰形机身,直通尾部两台外露式发动机喷管。机身下面装有单块式大面积腹鳍,后机身的上下装有四块减速板。其前起落架为后撑杆形式。主起落架呈小轮距“外八字”摇臂式,犹如豹的前爪般站立着。座舱采用双座串列式布局,前后座分别为驾驶员和领航员。机头为圆锥尖状向前探视,连同前后水滴型座舱盖玻璃,使整个机头高悬,似蛟龙探海一般。

外电评论,fbc-1的外形一扫传统中国战机之模式,预示着中国航空向21世纪腾飞。 的确,苏联米高扬设计局在米格27歼击轰炸机的研制中,选中以米格—23为原型机进行改进。而米格—23.就采用了悬臂式上单翼,具有下反角的翼身融合设计。由于采用了变后掠翼技术,大大提高了飞机高低空飞机性能。fbc-l总长23.32米,翼展12.70米,高度6.57米。飞机最大起飞重量28475千克,最大外挂重量6500千克,转场航程3650千米。 新颖的设计成为技术关键。

自70年代以来,军用飞机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大多数直接作战用的飞机向多用途方向发展。90年代战斗机也是以高机动性多用途方案为主。fbc-l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小轮距“外八字”式超落架、这种设计是为配合上单田布局.便于机翼上外挂物的配置。由于fbc-l选用的动力装置是2台涡轮风扇发动机,其风扇尺寸较大,且又不允许增加延伸管,因而后体机身布局设计成为全机设计的关键之一。我国广大科研工作者参考国外先进机种的经验,经过大量风洞试验,成功推出蜂腰机身及喷口外露的设计。 在fbc—l武器系统中,最值得称谓的是武器的全部外挂,分别在7个接点上。如何解决好外挂物和载机的相容性等成为研制的关键。在采用国内首次多台天平测力技术以及外挂武器的发射和投放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技术突破,使fbc-1成为我国第一架多外挂战机的典型范例。 在机载设备中fbc-l采用的自行飞控系统是目前国内自行研制并投入使用的一套最先进的飞控系统。它由三轴控制增稳、自动增稳和自动驾驶仪组成,首次实现了机载设备高度自动化的典型战机性能指标。 关于fbg l座椅弹射救生系统,因fbc-l是采用前后串座设计,该系统实现了双座指令程序弹射系统,在火箭弹射座椅上安装了侧向发射火箭,用以控制弹射轨迹,这一系统在国内首次成功地实现了前后串座高度跳伞以及0-l000千米/小时的弹射救生。 在当今电子信息时代中,用于航空领域的计算机技术.对军用飞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前世界航空大国把计算机最大限度地应用于战机之中,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微机广泛应用于雷达、制导、通信、导航及发动机控制系统。有的用分布式计算机、容错式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对于武器的制导,更是以计算机制导精确化独领风骚。fbc-l上的计算机系统也很先进,飞机的导航系统和目标搜寻、跟踪系统均由计算机处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