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pen book
开放图书
2) Open digital library
开放数字图书馆
4) open-oriented library culture
图书馆文化的开放性
5) Open-shelf books
开架图书
6) OpenGL
开放图形库
1.
Drawing of reservoir section map based on OpenGL
基于开放图形库的储层剖面图的绘制
2.
In order to get the correct presentation with OpenGL,the orientation of outer loops must be counterclockwise,and inner loops must be clockwise.
在开放图形库(OpenGL)环境中,要求裁剪曲面外环必须是逆时针的,内环是顺时针的才能得到正确的显示结果,给出了平面任意多边形走向判定算法用来调整内外环的走向。
3.
The method of constructing real-time 3D animated flight simulation based on OpenGL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文章讨论了使用开放图形库(OpenGL)结合V isua l C++6。
补充资料:《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编制的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简称《科图法》。1954年开始编写,1957年 4月完成自然科学部分初稿,1958年3月完成社会科学部分初稿,1958年11月科学出版社出版。1959年10月出版索引。1970年10月开始修订,1974年2月出版第2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和附表部分;1979年11月出版第 2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和社会科学部分;1982年12月出版第2版的索引。
体系结构 《科图法》设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科科学,综合性图书等5大部类,共25大类。其部类、大类及其标记符号如下:
00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0
哲学
20
社会科学
21
历史、历史学
27
经济、经济学
31
政治、社会生活
34
法律、法学
36
军事、军事学
37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41
语言、文字学
42
文学
48
艺术
49
无神论、宗教学
50
自然科学
51
数学
52
力学
53
物理学
54
化学
55
天文学
56
地质、地理科学
58
生物科学
61
医药、卫生
65
农业科学
71
技术科学
90
综合性图书
结构 《科图法》包括主表和附表两部分。主表设有大纲、简表和详表。附表又分为通用附表和专类附表两种。第1版共设有8个通用附表:总类复分表、中国时代排列表、中国地域区分表、中国各民族排列表、国际时代表、世界地域区分表、苏联地域区分表、机关出版品排列表。第2版删去了使用较少的后两种附表。第1版和第2版均编有索引。
标记符号 《科图法》采用阿拉伯数字为类目的标记符号,号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顺序数字,即用00~99标记 5 大部类25 大类及主要类目;第二部分为"小数制",即在00~99两位数字后加一小数点"·",小数点后基本上按小数体系编号,以容纳细分的类目。类号排列时,先排顺序数字,后排小数点后的层累数字,例如:11.1,11.11,11.12,11.13,...,11.2,11.21,11.22,11.23,...,11.29,11.3,...,12,13,...。
特点 ①自然科学类目比较详细。②采用交替、参见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相关类别的图书在目录和藏书组织中既可集中又能分散的问题。③标记符号单纯、简洁,易于排检。④编有相关索引。
应用 《科图法》主要被中国科学院系统图书馆、国内其他一些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的图书馆采用,1979年使用单位达1000多个。其分类号被印在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编制的统一编目卡片上(见集中编目)。1986年该分类法获国家科委颁发的科技情报成果奖和中国科学院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奖。
体系结构 《科图法》设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科科学,综合性图书等5大部类,共25大类。其部类、大类及其标记符号如下:
00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0
哲学
20
社会科学
21
历史、历史学
27
经济、经济学
31
政治、社会生活
34
法律、法学
36
军事、军事学
37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41
语言、文字学
42
文学
48
艺术
49
无神论、宗教学
50
自然科学
51
数学
52
力学
53
物理学
54
化学
55
天文学
56
地质、地理科学
58
生物科学
61
医药、卫生
65
农业科学
71
技术科学
90
综合性图书
结构 《科图法》包括主表和附表两部分。主表设有大纲、简表和详表。附表又分为通用附表和专类附表两种。第1版共设有8个通用附表:总类复分表、中国时代排列表、中国地域区分表、中国各民族排列表、国际时代表、世界地域区分表、苏联地域区分表、机关出版品排列表。第2版删去了使用较少的后两种附表。第1版和第2版均编有索引。
标记符号 《科图法》采用阿拉伯数字为类目的标记符号,号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顺序数字,即用00~99标记 5 大部类25 大类及主要类目;第二部分为"小数制",即在00~99两位数字后加一小数点"·",小数点后基本上按小数体系编号,以容纳细分的类目。类号排列时,先排顺序数字,后排小数点后的层累数字,例如:11.1,11.11,11.12,11.13,...,11.2,11.21,11.22,11.23,...,11.29,11.3,...,12,13,...。
特点 ①自然科学类目比较详细。②采用交替、参见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相关类别的图书在目录和藏书组织中既可集中又能分散的问题。③标记符号单纯、简洁,易于排检。④编有相关索引。
应用 《科图法》主要被中国科学院系统图书馆、国内其他一些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的图书馆采用,1979年使用单位达1000多个。其分类号被印在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编制的统一编目卡片上(见集中编目)。1986年该分类法获国家科委颁发的科技情报成果奖和中国科学院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