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维纳滤波器(WF)
1)  Wiener filter(WF)
维纳滤波器(WF)
2)  Wiener filter
维纳滤波器
1.
Describes a simple and effective Wiener filter and adopts it to filter digitized X-ray images.
介绍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维纳滤波器设计过程,并采用该过程对数字化X射线影像进行滤波,试验表明:维纳滤波器能在去除图像噪声的同时较好地保留图像细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
At first, the de-noising pretreatment was carried out for image signal through the transcendental Wiener filter in wavelet field.
先通过小波域上的先验维纳滤波器对图像信号进行去噪预处理。
3.
On the basis of WienerChop algorithm, an improved Wiener filter in wavelet domain is proposed.
在WienerChop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小波域维纳滤波器,在小波域采用基于贝叶斯估计的小波阈值去噪技术估计期望信号,提高估计的精度,并以此设计经验维纳滤波器;进一步适当选择多小波基,使每个基函数通过小波变换能够比其他小波基更好地捕捉信号的某些特定特征,从而实现WienerChop算法的迭代。
3)  Weiner filter
维纳滤波器
1.
FIR digital filtering, discrete Weiner filtering and wavelet denoising algorithm are applied to reduce noise of test signal,and the virtues and defects of three methods are compared.
应用FIR数字滤波方法、离散维纳滤波器方法及小波消噪算法对测试信号进行消噪处理并比较了3种方法的优缺点。
2.
In this paper we have completed a DSP-based design of adaptive LMS Weiner filter,and realized to decrease noise i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本文完成了一种基于DSP的自适应LMS维纳滤波器的设计,从而实现了对数字图像进行初步降噪处理。
4)  wiener filter in wavelet domain
小波维纳滤波器
5)  multistage wiener filters
多级维纳滤波器
1.
To overcome such problem,a method for source parameter estimation in the environments of far-field and near-field was proposed based on multistage Wiener filters.
为了解决传统的MUSIC算法需要计算相关函数并对其进行特征值分解或奇异值分解而导致的计算量增加问题,本文基于多级维纳滤波器快速子空间分解方法,分别在远场环境和近场环境中对信源参数进行了有效估计,并提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采用该方法代替对相关函数的计算和分解。
6)  multistage Wiener filter
多级维纳滤波器
1.
Preconditioned Multistage Wiener Filter Algorithm for Clutter Mitigation of Airborne Radar;
机载雷达杂波抑制的预条件多级维纳滤波器算法
2.
Fast algorithm for implementing multistage wiener filter:iterative correlation subtraction algorithm;
一种多级维纳滤波器的快速实现算法——迭代相关相减算法
3.
The reduced-rank multistage Wiener filter(MWF) is proposed to process the output.
根据上述杂波谱特点,用降秩多级维纳滤波器对多种稀疏方法下所得稀疏阵列采样快拍进行空时自适应处理。
补充资料:维纳,N.
      美国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1894年11月26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哥伦比亚,1964年3月18日病逝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他于1913年在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随后赴欧洲,在英国剑桥大学和德国哥丁根大学研究数理逻辑;1915年返回美国,在缅因大学执教;1919年到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任教,1932年升为教授,直至退休。他曾于1934~1935年到中国任清华大学客座教授。
  
  维纳在大学时期学习过生物学与哲学,早年研究数理逻辑,后来转入应用数学领域,研究与随机过程有关的勒贝格积分、广义调和分析、复域傅立叶变换和滤波与预测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他承担火炮自控装置的设计工作,揭示了神经系统与自控装置的共同工作机制,把飞行轨迹的信息作为随机过程加以处理,以进行预测,并应用反馈机制消除偶然因素的干扰。战后,他综合了控制和通讯系统共有的特点,把这类系统与动物机体、神经系统、社会经济等等加以类比,并从统计观点出发研究了这些自控系统的一般规律,创立了控制论,从而对战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维纳重视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他用负反馈机制解释生物系统的合乎目的的行为,用信息过程说明人的认识活动,有助于批判活力论和机械决定论。他把系统观念引入自然科学,促进了自然科学观的改变和科学整体化的趋势。他预言了自动化引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应用科学于社会采取了严肃态度。他厌恶垄断资本将科学应用于战争,但并没有找到反对资本主义的正确道路。
  
  维纳的主要著作有:《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1948)、《人有人的用途,控制论和社会》(195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