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外部信息系数
1)  extrinsic information coefficient
外部信息系数
2)  extrinsic information
外部信息
1.
We propose a better algorithm that utilizes the extrinsic information of the two decoders within the Turbo code system.
针对盲估计算法复杂度高、运算量大,研究了TURBO译码器中两个成员译码器输出的外部信息与信道信噪比的关系,提出一种基于译码器外部信息量的信噪比盲估计算法。
2.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ax-Log-MAP and maximum a posteriori(MAP) algorithm,a scale factor(SF) is adopted to scale the extrinsic information of the decoders in the Max-Log-MAP based iterative decoding process.
讨论并进一步简化了一种Max-Log-MAP算法;在分析比较了其与MAP算法区别的基础上,引入尺度因子SF用以修正Max-Log-MAP迭代译码过程中的译码器输出外部信息,提出了一种实用的译码算法SF-Max-Log-MAP。
3.
Multi-receive antennas can also provide the diversity gain for LLR information and iterative extrinsic information.
多接收天线可以对判决似然比和迭代译码的外部信息提供分集增益,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
3)  external information
外部信息
1.
The approaches and means of influence on enterprise by external information is studied,and three different level s influence mechanisms of external information are induced.
探讨了外部信息对企业作用的途径与方式,归纳出外部事件驱动、企业内部问题驱动及企业发展战略驱动等三个不同层次的外部信息作用机制,着重分析了外部信息受企业重视程度与对企业作用机制两者间的关系。
4)  exterior information
外部信息
1.
The SISO module could be equivalent to a linear module established by the values of the former exterior information of the component decoder.
将SISO模块近似等价为线性模块并建立线性模型,通过分量译码器前n次的外部信息值来预测第n+1次的外部信息值,并代替其第n+1次的译码外部信息值。
2.
The value of №(n+1) exterior information is predicted by prediction control algorithm(PCA).
通过建立预测控制模块(PCA)来预测分量译码器第n+1次的译码外部信息值。
3.
Owing to the disadvantage that traditional stopping criteria expend hardware resource too much,uses the combination of cross entropy criteria and exterior information by way of the stopping criteria.
针对传统停止迭代准则译码耗费硬件资源的不足,提出了利用外部信息结合交叉熵迭代停止准则作为新的迭代停止准则算法。
5)  extrinsic information transfer function
外部信息转移函数
6)  extrinsic mutual information-signal noise ratio chart
外部交互信息与信噪比变化关系图
补充资料:信息资源丰裕系数测度模型
该模型选择了数据库资源、专利和商标资源、图书报刊资源和视听资源作为信息资源的最基本要素。认为这四类信息资源基本上表达了信息资源的范畴和内容,并将生产这四类信息资源的能力称为信息资源的生产能力。
信息资源丰裕系数简称 值,计算公式为:

                               (6.4)

  其中, 表示基本信息资源生产能力,计算公式为:

                          (6.5)

  P1代表数据库数量;P2代表获得专利和商标数量;P3代表图书报刊出版数量;P4代表视听产品生产数量;M代表测度期测度范围内的人口总数。因此,R1事实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测度期测度范围内的人均生产信息资源的能力。
R2表示基本信息资源的发展潜力,计算公式为:

                              (6.6)

  其中,S1代表信息资源的储备能力,S2代表信息资源的处理能力。S1和S2的测度公式分别为:

                     (6.7)

  Q1代表计算机拥有量(计算机绝对数、普及率和用户数量);Q2代表文化设施拥有量(图书馆、信息中心、档案馆、博物馆和文化馆);Q3代表新闻设施拥有量(电台、电视台);Q4代表娱乐设施拥有量(电影院、剧院、体育馆和电视机拥有量);Q5代表邮电设施拥有量(邮电局网点、邮电业务量);Q6代表通信设施拥有量(通信网点、电话机拥有量)。

                         (6.8)

  T1代表测度范围内的识字人数(或识字率);T2代表中小学、高等教育在校人数(或教育机构普及率);T3代表科研人员数(或科研机构普及率);T4代表政府部门人数;T5代表咨询机构人数。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