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皮山
1)  pishan
皮山
1.
2 earthquake struck Pishan county on May 29,1998.
1998 年5 月29 日皮山县发生6。
2)  vitis amurensis husk
山葡萄皮
1.
The extraction and stability of red pigment of vitis amurensis husk were studied.
对山葡萄皮红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3)  Clausena indica(Datz.)Oliv
山黄皮
1.
Analysis of Essential Oil from The Fruit Peel of Clausena indica(Datz.)Oliv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山黄皮果皮挥发油成分
2.
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for Analysi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from the Fresh Leeves and the Fresh Fruit Peel of Clausena indica(Datz.)Oliv.;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新鲜山黄皮叶及果皮挥发性成分
4)  goat skin
山羊皮
1.
To improve the effects of goat skin enzymatic unhairing, technology of goat skin enzymatic dehairing with low sulfide or peroxide at the same time was investigated.
为提高山羊皮酶脱毛的效果,研究了用少量的硫化物或H2O2辅助几种酶进行山羊皮酶脱毛的工艺试验,经过对酶脱毛过程中的酶用量、硫化物或H2O2用量及其它相关工艺条件的优化,最后得到3个脱毛效果良好的工艺:(1)0·2%NaHS辅助150u/g2709酶脱毛工艺;(2)0·2%NaHS辅助200u/gA。
2.
The technology on processing the deer imitation garment with goat skin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本文简要介绍了山羊皮仿鹿服装蓝湿革的加工技术要点。
3.
The main finishing technologies of goat skin shoe upper leather have been discussed,including glazed effect,simulate glazed effect,pearl effect,aniline effect,crystal effect and mirror effect.
本文论述了打光效应、仿打光效应、珠光效应、全苯胺效应涂饰、水晶效应、镜面效应等山羊皮鞋面革涂饰的关键技术。
5)  goatskin [英]['gəutskin]  [美]['got,skɪn]
山羊皮
1.
In this paper,the process of goatskin seat leather was described.
介绍了华北路山羊皮座椅革加工工艺及各种工艺特点和要
2.
In this paper, the process of high grade goatskin western-style clothes leathers was described.
本文介绍了高档山羊皮西服服装革加工技
3.
In this paper, the key of technology of processing high grade goat drv milled garment leather by Huabei Road goatskins were dissussed in detail.
本文详细介绍了华北路山羊皮制造高档山羊皮摔纹服装革的技术关键。
6)  Bark of Silktree Albizziae kaldora
山合欢皮
1.
Objective: To provide a new identification method between Bark of Silktree Albizziae and Bark of Silktree Albizziae kaldora.
目的:提供合欢皮与山合欢皮的一种新的鉴别方法。
2.
Objective: To study the quality of Bark of Silktree Albizziae and Bark of Silktree Albizziae kaldora in Shandong and Hubei province.
目的 :探讨山东、湖北合欢皮与山合欢皮的内在质量。
3.
Result:There are differences on grades,regions and quantitiesbetween patterns of bark of Silktree Albizziae and bark of Silktree Albizziae kaldora.
目的 :提供合欢皮与山合欢皮的一种新的鉴别方法。
补充资料:皮山
皮山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喀喇昆仑山北麓。东与和田县、墨玉县毗邻,西同叶城县相连,南与印度、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的实际控制区交界,北与麦盖提县、巴楚县接壤。地处东经77°31′至79°38′,北纬35°22′至39°01′。县境南北长423公里,东西宽67.5-144.5公里,总面积4.1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37.9,平原占22.6,沙漠占39.5。宜农地占2.3,宜牧地占13.1。县人民政府位于315国道线旁,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811.6公里。
  皮山县隶属和田地区,辖固玛、杜瓦两个镇;阔什塔格乡、克里阳乡、垴阿巴提塔吉民族乡、科克铁热克乡、桑株乡、康克尔柯尔克孜民族乡。木吉乡、皮西那乡、巴什兰干乡等13个乡;皮山县国营牧场、皮山县良种繁育场两个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田农场管理局皮山县农场,和田地区水泥厂地区杜瓦煤矿等10个企事业单位在境内。
  全县有15个乡镇(场),196个村民委员会,680个自然村。皮山县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县。有12个民族,2001年总人口198275人。其中维吾尔族占97.96,汉族占0.01,此外还有塔吉克,柯尔克孜等其它少数民族人口占2.03。
  2002年全县旅居国外的侨民分居1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侨居阿拉伯的侨民最多。
  皮山县在汉朝时期皮山国地,"皮山"为西汉时古国名。《新疆图志》注:汉,皮山国地。约三世纪前,皮山国为沿塔里木盆地周围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东汉时被于阗国所吞并,后来又复立。三国时为皮穴国,北魏时为蒲山国。《西域图志》作"皮什南",皮什南急读则为皮山。《欲定皇舆西域图志》作"皮什雅"。西周,隋唐皆属于阗。
  清光绪八年,即公元1882年,皮山地属叶城县,隶属喀什噶尔道之莎车府。《新疆大记外编》注:光绪二十八年,即公元1902年9月,从莎车坡斯坎地方置县曰泽普;光绪二十九年七月奏治叶城之固玛地方,更名皮山。由叶城析桑株、固玛三十八庄置县;民国九年,即1920年皮山县隶属和田道;1929年皮山县属和田行政区辖治。
  1936年皮山县设置七个行政区。1941年皮山县划为八大区。1946年实行保甲制度,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同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皮山县、军事接管旧政权。
  1950年3月,皮山县人民政府成立。以1941年划分的八大区为基础,改化为序号命名八个行政区。
  1954年4月召开皮山县首届人代会,选举出正、副县长,成立皮山县人民委员会。
  1956年撤销八区建制,除小部分区域划归叶城县外,均并人二区。
  1957年设皮山镇,改一区的一二两乡为镇直属乡。以后一段时期,先后实行过"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等。到1981年通过皮山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复立"皮山县人民政府"。
  1984年10月政社分设建乡政权,在以后的几年,依据人文、地理条件,在八社的基础上先后建立15个乡镇。
  1986年,皮山镇更名为固玛镇(维吾尔族称皮山县为"固玛"),形成目前行政区划状况。
  皮山县地呈纺缍形。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6386米,最低海拔1221米。境内有6条主要山脉,即:巴萨勒格山、来丽乔克山、干基塔格山、阔什塔格山、加依克尔山、亚坦其塔格山。
  全县地貌类型可分为5个单元:
  1、南部冰山积雪带。海拔4500米以上,系高山峻岭,终年积雪,分布着巨大冰川;3500-4500米之间有干旱草原植被,呈带状分布在融雪浸润的山坡和河谷;包括赛图拉、苏盖提塔格、塔拉思土塔格山一带。
  2、高山地带。海拔2500-3500米,地形复杂,包括桑株塔格山、布琼、塔吉克民族乡一带。
  3、山前河谷地带。海拔1400-2500米,包括杜瓦、桑株、阔什塔格、司木斯拉、克里阳一带。
  4、平川地带。海拔1250-1400米,地势平坦,包括固玛镇、科克铁热克、木奎拉等315国道线以北几个乡镇。
  5、戈壁沙漠地带。海拔1250米以下,干旱缺水,多流沙,有稀疏的芦苇、红柳、胡杨等沙漠植被。
  县境内土壤共分为13个土类,15个亚类,19个土属,39个土种。优势土类是灌淤土,其余面积稍大的有棕漠土、新积土、风沙土、盐化潮土。主要土种是淡黄沙土,面积48.6万亩,占普查面积的72.8,是皮山县主要农业土壤,分布于各绿洲农田;其次是棕漠土,占2.26;灌溉棕漠土,占13.4;河滩盐化草甸土,占1.69;复沙漠黄沙壤土,占1.41。全县66.8万亩可利用的土壤面积,到1992年已开垦改造使用的达43.6万亩。
  县境内有5条中小山溪性河流,均发源于喀喇昆仑山冰川雪山,流经各绿洲农田,最后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从现有的绿洲面积看,皮山县水资源是丰富的。年地表径流7.5亿立方米,有地表径流1720立方米,人均占地表径流4120立方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地下水储量2.5亿立方米,除露头泉水外,可开采量0.4-0.5亿立方米,埋藏较浅,便于开发。
  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皮山属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干燥荒漠气候,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气候区:
  1、南部山区。海拔3900米以上属高寒气候,终年积雪。年平均气温-6℃,1月份平均气温-11.3℃,7月份平均气温9.8℃,极端最高气温25℃,极端最低气温-31℃。年降雨量36.6毫米,大风日数123.5天。
  2、中部山麓地带。雨雪较多,热量较少,夏季有冰雹、暴雨危害。年平均气温10.1℃,1月份平均气温-5.3℃,7月份平均气温21.7℃,极端最高气温37℃,7月份平均气温21.7℃,极端最高气温37℃,极端最低气温-22.3℃,年降雨量189.9毫米。宜发展农、林、牧业。
  3、平原地区。光照资源丰富,降雨少,日照长,春旱频繁,有大风、干热风之患。年平均气温11.8℃;1月份平均气温-6.1℃,7月份平均气温25.3℃;极端最高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22.9℃;土壤冻结程度一般在60毫米,极值达90厘米。年日照2466.8小时,太阳总辐射量138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217天;降水量51.3毫米,风向多西北,夹带沙尘的大风日数10-15天,5-9月为风季。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