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国南方夏季降水
1)  South China summer rainfall
中国南方夏季降水
2)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中国夏季降水
1.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EASM) and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is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tensity index.
以海陆气压差定义的夏季风强度指数为依据,讨论了东亚夏季风年际异常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3)  summer rainfall in China
中国夏季降水
1.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ex of land-sea thermal difference and summer rainfall in China;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2.
Based on 1950~1999 monthly global SST from Hadley Center,NCAR/NCEP reanalysis data and rainfall over 160 stations in China,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into the difference of summer rainfall in China between the years with IOD happening independently and those with IOD happening along with ENSO so a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ENSO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OD and China precipitation in summer.
利用1950~1999年Hadley中心海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降水资料,通过讨论印度洋偶极子(IOD)独立发生时及IOD与ENSO联合发生时中国夏季降水的差异,研究了ENSO对IOD与中国夏季降水关系的影响。
3.
The effects of spring Eurasian snow cover on Northern Hemispheric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summer rainfall in China have been explored using the latest version of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GCM) CAM3.
1版本模式,研究了欧亚大陆春季积雪异常对北半球大气环流和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4)  Spring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中国春夏季降水
5)  China summer rainfall
中国夏季降水
1.
5°N,170°E~170°W) is found to be essential to China summer rainfall and the region is defined as the SST key area.
5°N,1 70°E~ 1 70°W)为影响后期中国夏季降水的海温关键区 ,给出了前期 3月海温关键区海温通过影响前期大气环流遥相关波列影响中国夏季降水的可能途径。
6)  summer(autumn) rainfall over China
中国夏季(秋季)降水
补充资料:中国南方喀斯特
Image:1183043492223302.jpg
中国南方喀斯特

中国南方喀斯特 (英语:south china karst;法语:karst de chine du sud)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其中云南石林为中国aaaa级景区。于2007年6月27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评选为世界自然遗产并获得全票通过。

概况

中国南方喀斯特覆盖了五万平方公里,主要位于云南省、贵州省和广西省,有着多样的喀斯特地形地貌。这个世界遗产包含了一系列成串的景点:荔波喀斯特,石林喀斯特和武隆喀斯特。中国南方喀斯特展示了一个由多湿的热带至亚热带的喀斯特地貌。石林是世界范围内一个伟大的自然现象和一个世界性的地标。

喀斯特即岩溶地貌, 是发育在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岩上的地貌。中国喀斯特有面积大、地貌多样、典型、生物生态丰富等特点。

“中国南方喀斯特”面积占整个中国喀斯特面积的55%,是我国政府2006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唯一项目,由云南石林的剑状、柱状和塔状喀斯特、贵州荔波的森林喀斯特、重庆武隆的以天生桥、地缝、天洞为代表的立体喀斯特共同组成,形成于50万年至3亿年间,总面积达1460平方公里,其中提名地(核心区)面积480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980平方公里。

这一区域集中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区域,其中很多景点享誉国内外:云南石林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被称为“世界喀斯特的精华”;贵州荔波是布依族、水族、苗族和瑶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处,曾入选“中国最美十大森林”。

“中国南方喀斯特”在地质地貌、生物生态、美学、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世界价值(突出普遍价值)长期以来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和认同。“中国南方喀斯特”申报自然遗产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支持。

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规定,“系列申报”的遗产可以分期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多个候选地中,经过充分论证,最终确定第一期申报的三个片区为:贵州荔波喀斯特,云南石林喀斯特,重庆武隆喀斯特。第一,它们整体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第二,它们各自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类型的最好代表;第三,“中国南方喀斯特”在一统连片的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多样性,表现为高原地区的石林(以云南石林为代表);高原和低地过渡地带的峰丛喀斯特(以贵州荔波为代表);长江北部的深切峡谷喀斯特(以重庆武隆为代表)。它们的组合代表了“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一批申报地的特点。

“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中国第一个跨省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项目,经历了长期的地质年代,是地球重要而典型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喀斯特地貌形态,既保留了地质历史时期古喀斯特遗迹,又代表了重要的和正在进行的喀斯特过程。受青藏高原隆起等影响,演化至今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已完整形成了一个热带、亚热带喀斯特上升发育区的结构系统和演化序列,对研究现代区域水文网及长江三峡的形成等都提供了宝贵的地貌证据,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将推动相关地域的生态保护和旅游升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