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春季黑潮区域海温
1)  Spring Kuroshio SST
春季黑潮区域海温
2)  Kuroshio SSTA
黑潮区域海温异常
1.
Relation between January Kuroshio SSTA and Summer Rainfall in China;
1月份黑潮区域海温异常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3)  Sea temperature in the Kuroshio region
黑潮海温
4)  Japan current region
黑潮区域
1.
Result shows that winter Japan current SSTA owns the whole consistent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obvious change tendency,there is good relevance between winter Japan current region SST and winter temperature in China,if Ja.
利用NOAA提供的延长重构(extended reconstructed)的月平均海表温度场等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方法,探讨冬季黑潮SSTA与我国冬季气温及降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冬季黑潮SSTA具有整体一致的空间变化特征,冬季黑潮区域海温与我国冬季气温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当黑潮海域海温升高(降低)时,会出现全国范围的升(降)温现象;冬季黑潮区域海温与我国冬季降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
5)  the Kuroshio in the East China Sea
东海黑潮区
6)  Land-sea difference of springtime mean surface airtemperature
春季海陆温差
补充资料:黑潮
黑潮
Kuroshio Current

   北太平洋副热带总环流系统中的西部边界流。黑潮具有流速强,流量大,流幅狭窄,延伸深邃,高温高盐等特征为其特色。潮即水流,因其水色深蓝,远看似黑色,因而得名。
   黑潮是由太平洋北赤道流在菲律宾群岛以东向北流动的一个分支延续而来。其源地位于中国台湾省东南和巴士海峡以东海域。它沿台湾东岸北上,通过苏澳和与那国岛之间的水道流入东海。主轴指向东北,在陆架外缘和陆坡之间流动。当它在奄美诸岛西北分出对马暖流分支后,转向东流通过吐噶喇海峡北部流出东海,进入日本以南的太平洋海域;再沿日本诸岛沿岸流向东北,在本州铫子附近离开陆坡向东流去,成为黑潮续流。约至东经165° 处再延伸为北太平洋流。狭义的黑潮系指自台湾东南海域至铫子一段紧沿陆坡流动的高速带状水流广义的黑潮流系则包括黑潮续流。
   吕宋岛以东,北向最大流速约80~100厘米/秒。在巴士海峡和台湾岛南端及东岸最大流速约150厘米/秒或以上。台湾以东,黑潮流幅约125~170千米,向北流幅逐渐变窄;离岸距离为60~100千米。流轴上最大流速平均约为95厘米/秒。流量( 相对于800分巴面 )的年际变化很大,在(19~42)×1063/秒之间。东海中的黑潮是黄、东海流系的主干,其影响还远及南海。
   黑潮在自西向东流动中,沿途还汇合了其他水体,到达日本以南时,流速增强,流量增大,途径变异也最复杂。熊野滩以南经向断面上的地转流速分布显示了黑潮的典型结构。表层最大流速可达 190 厘米/秒以上 ,流轴(流速>50厘米/秒)宽约125千米 ,深约 600 米 。流量约为 71×1063/秒。约在北纬35°处,黑潮离开日本海岸后分为两支,其一为续流主干,向正东流动,保持狭窄强流性质,直到东经160°附近。它在东经 150°附近又分出一支 ,为黑潮逆流几乎沿椭圆形途径向琉球群岛和台湾岛方向流动。另一支为续流分支,流向东北,直到北纬40°处又转向东流。这一分支与其西、北两侧的亲潮,形成了寒暖两流系十分显著的锋面。这里渔业资源很丰富。
   黑潮的途径和流轴位置,流幅和伸展深度,流速、流量以及热盐结构等等,都无时不在变化之中。变化周期从十几年、几年直到几小时,甚至更长和更短。其中,日本以南的黑潮,由于其途径曾多次出现周期为几年或十几年的大弯曲现象(日本学者称为大蛇形),并在远州滩外伴生大冷水团。黑潮大弯曲现象的持续性非常突出。在1934~1980年的47年间竟有25年黑潮途径发生弯曲。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