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nstituent quark
组分夸克
1.
Starting from the point-view that the constituent quark has its own inner structure and according to the hypothesis of the maximum non-perturbative strong interaction reaction which should be obeyed in high energy strong-soft processes,we propose a structure model of the Reggeon(R).
从强子组分夸克具有结构的观点出发,根据高能强作用软过程中的最大非微扰强作用反应假定,提出了关于Reggeon(R)的结构模型。
2.
The model that we adopted is derived from jet fragmentation functions\' field theoretical formulation and the constituent quark model of hadron structure.
本文所采用的夸克重组合模型是在强子结构的组分夸克模型的框架下,从碎裂函数的场算符形式得到的。
2) constituent quark mass
组分夸克质量
1.
Based on constituent quark mass and current quark mass model,the phase transition of two-flavor quark matter to more stable three-flavor quark matter in the core of supernova is studied.
结果表明,两种质量模型下相变的特征时标都短于10-8s,且质量越小的流夸克质量模型的相变速率越快;组分夸克质量模型下所得到的超新星核区的s夸克丰度,中微子丰度及中微子总能量(除温度)相比前人的结果有轻微的增加,而流夸克质量模型下所得到的这些参量的增加更为明显,采用流夸克质量模型更有利于超新星的中微子延迟爆发机理的成功。
3) constituent quark model
组分夸克模型
1.
The quark mean field model, which describes the baryon using the constituent quark model, is applied to study the properties of finite nuclei and hypernuclei.
夸克平均场模型采用组分夸克模型描述重子 ,已被用于研究有限核及超核的性质 。
2.
The quark mean field model, which describes the baryon by using the constituent quark model, is applied to study the properties of finite nuclei and hypernuclei.
采用组分夸克模型描述重子,首先由自由核子及超子的性质定出模型参数,进一步考虑核介质中重子性质的变化,核介质中的介子平均场直接与重子内部的组分夸克相互作用。
5) quark distribution
夸克分布
1.
Based on the spin-dependent quark distribution,the spin-dependent proton structure function in the large x region is presented in the paper.
从自旋相关的价夸克分布出发,在部分子四动量较大的区域(大x区域),给出了自旋相关的质子结构函数,并将其理论结果与Capella模型给出的结构函数及NMC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其理论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2.
Taking into account SU(6) symmetrical broken and the correction from PQCD predictions,the paper,with the aid of the quark-diquark picture,from Cappela s proton structure model,extracts a spin-correlation quark distribution with more explicit physical significance.
本文采用质子的夸克-双夸克模型图像,考虑到SU(6)对称性破缺及来自PQCD语言的修正,从Cappela的质子结构模型中提取出了具有更为明确物理意义的自旋相关的夸克分布。
6) relativistic constituent quark model
相对论性组分夸克模型
补充资料:夸克之谜
分子、原子和基本粒子,人们不仅通过实验找到了,而且巳经在实际应用。而夸克(或层子)自从60年代科学家们提出这一设想后,全世界的物理学家花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设计出了多种夸克模型,建造高能电子对撞机。虽然一些实验现象"证实"夸克(或层子)的存在,然而单个的夸克(或层子)至今未找到,人们始终不识庐山真面目。对此,粒子学家们的解释是:因为夸克(层子)是极不稳定的、"寿命极短的粒子,它只能在束缚态内稳定存在,而不能单个存在。
1996年2月26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天津大学崔君达教授的文章《夸克存在吗》,向"夸克说"提出了质疑。崔说,早在1979年3月,他在全国第一次数学物理讨论会上,对SU3(夸克模型)中的"3",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即复合时旧论。按照这个理论,夸克模型中的夸克,层子模型中的层子,以及Higgs粒子都是不存在的!"人们不论上天入地去寻找,夸克总是杳无踪影"。
1993年10月美国国会在经过了长期听证之后通过了一个决议:停止给已执行了4年的SSC(超高能超导对撞机)工程计划拨款。
崔教授的文章实际上是关于"夸克是否存在"的争鸣的开始。其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科协报》等7家中央报纸的8位资深记者致书中央领导,建议中央慎重考虑是否实行基础科学理论的战略转移,暂缓或减少对"层子说"研究的拨款。
中央领导指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于1996年8月6日召开有关科学家的会议,研讨崔君达教授的文章和8位记者的信件。应邀参加会议的绝大部分是赞成"层子说"的粒子学家,崔本人和8位记者均未被邀请。会议由著名物理学家、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主持,何祚麻院士做了典型发言,何院士称:"全世界有那么多物理学家做了那么多的实验,都充分证实了夸克或层子的存在。夸克的存在是全世界物理学家公认的,是不容置疑的。"何院士说崔教授的"复合时空论"是"病态科学",崔教授是"病态科学家"。并于1996年9月2日将此发言稿发表于《科技日报》上。
1996年12月2日,《科技日报》又发表了崔君达教授反驳何祚麻院士的文章《复合时空论并非病态科学》。崔在文中进一步指出:物理学界并非全都公认夸克的存在。不同意见早在70年代就有了。我国物理学家朱洪元,诺贝尔奖得主、量子力学奠基人海德堡都认为:全世界许许多多物理学家花了那么大的力量寻找夸克,如果夸克真的存在,早就应该找到了。
崔在文中还特别提到:1994年,首先提出夸克模型之一的M·盖尔曼写了一本《夸克与美洲豹》的书。他在书中说,他提出的SU3中的U3实际上是一个数学符号,并不代表"实在的"夸克这东西,物理学家们把它误解了。他最后宣称:"我不相信夸克是有的。"
在《科技日报》发表崔君达文章的同一天,《中国科学报》也发表了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教授于1996年10月3日的一个讲演。李在讲演中指出:"……另一个谜是,所有强作用的粒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但是我们却不能把单个的夸克分离出来。"其实,早在1993年李政道在清华大学讲演时就提出这一问题了。
李政道把夸克(或层子)是否存在称做一个至今未解开的谜。
这场公开的争论在中国历时两年多、在中国展开的这场争论,已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注意。美国物理学界向崔君达约稿,崔君达的《SU3理论中夸克假设是不需要的》一文,发表在1999年第4期的美国《强子》杂志上,并被收人《本千年中悬而未决的科学基础问题》文集,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美国基础科学研究所所长R·M·Santilli专门为崔的文章写了一篇很长的评论。他在评论中说:"……夸克是物理实在的粒子的信条是一个真正的科学欺骗,特别是由所谓‘专家’说出来的时候。实际上夸克只能在SU(3)对称的纯数学的U空间中定义,而不能在实在的时空中定义。"看来,在世界范围内一场关于夸克和层子是否存在的论战已不可避免。这一场大论战是从我们中国科学家之间开始的。这一事实说明:我们中国现代物理学已有很深厚的根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