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新制度设计
1)  designing new systems
新制度设计
2)  innovation system designing
创新制度设计
1.
This paper takes innovation as a goal and decomposes it into executing processes: enterprise analyzing—innovation analyzing—innovation needs evaluating—innovation needs defining—enterprise innovation system designing—documents controlling—enterprise innovation system executing—ente.
从企业创新执行角度,将创新的理念作为一个目标,分解为可执行的流程:企业分析—创新分析—创新需求评估—确定创新需求—企业创新制度设计—控制文档—企业创新制度执行—企业创新制度监控、反馈与有效性评估—识别和修正缺陷—流程和结果固化—持续执行。
3)  TO INNOVATE THE DESIGN SYSTEM
设计制度再创新
4)  institution design
制度设计
1.
Study of institution design for developing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clusters;
发展中国纺织产业集群的制度设计研究
2.
But now the institution design technology is still not mature, which has caused many problems about institutions.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行之有效的制度,但是目前制度设计的不成熟、不完善使得许多制度中存在着各种问题。
3.
Therefore,we must all think about and correctly appraise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 private interest in institution design.
因此,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必须充分认识和评价个人利益的积极作用。
5)  System design
制度设计
1.
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Political System——Based on the debate over system design between Hayek and Buchanan;
论政治制度的演进性与建构性——以哈耶克和布坎南关于制度设计的辩难为核心
2.
On the Legal Nature and the System Design of the Ownership Retention;
所有权保留的性质分析及其制度设计
3.
Analysing some hot topics for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valuation——Concurrently discussing about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in the new round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evaluation
本科教学评估若干热点问题浅析——兼谈新一轮评估的制度设计和实施框架
6)  system designing
制度设计
1.
Some problems of system designing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re argued,an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are also presented accordingly.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中的宣传状况、方案设计、管理制度、保障水平和配套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指出了试点中存在的制度设计及制度运行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2.
From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system on cooperative medical treatment after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and the reason of shortcomings of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way of constructing cooperative rural medical 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legislation,system designing and urban and suburban incorporating.
从立法、制度设计、城乡一体化三方面对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路径思考。
3.
Like any other economy systems, socialist economy system is also a result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elite′s system designing and natural development.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是价值目的、科学方法与制度设计三位一体的。
补充资料: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演变框架及其发展

一、为什么要考察新制度经济学的演变过程
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主线有两条:一是从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而延伸至致前苏联社会主义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二是德国历史学派→美国老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
制度主义最初是处于异端的地位,但随着制度主义不断的演变与发展,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出现,其越来越受到经济学界的关注,90年代初科斯与诺斯相继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使制度学派的影响达到了顶峰。同样是以制度为研究对象的新、老制度学派,为什么在经济思想史中会取得不同的地位,为什么老制度主义会昙花一现,而新制度经济学会成为%26#8220;非主流中的主流%26#8221;?因此,本文要考察的是第二条主线的发展过程。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演变的考察原因有二:1. 近年来,学界对新制度经济学的文献论述颇多,但对其之前的制度主义已渐渐忘却,其实对整个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演变过程进行考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制度学派发展的规律;2. 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的叫法比较混杂,在这里有必要进行一下梳理。综合两方面因素,以历史的观点分析事物,也是符合制度经济学的初衷的。事实上只有了解制度学派的全貌,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和鉴别,才能更为深入地理解这门学科,才有可能形成较为客观的认识与判断。

二、制度学派的划分
制度学派从时间段上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以凡勃伦、康芒斯和密契尔等为代表的制度学派(制度主义、老制度主义、旧制度主义(Institutionalism)或早期制度学派、旧制度学派(The Institutional School));第二阶段,20世纪30-40年代,从凡勃伦和康芒斯加加尔布雷斯之间的过渡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今,包括两种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主义、现代制度主义(Neo-institutionalism)或现代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 (Neo-institutional Economics)、后制度经济学和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广义上,有人把以凡勃伦、康芒斯和加尔布雷斯等代表的制度经济学称为%26#8220;老制度主义%26#8221;(OIE), 把以科斯、诺斯等代表新制度经济学称为%26#8220;新制度主义%26#8221; (NIE) ; 也有人把前者称为%26#8220;制度主义经济学%26#8221;, 后者称为%26#8220;新制度经济学%26#8221; ,中国的学者也有把加尔布雷斯阶段的制度经济学称为后制度经济学,以区分和同时期的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以上可以看出,特别容易混淆的是第三、四阶段的英文名字(Neo-institutional Economics和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的中译问题。根据《美国传统词典》,neo源于希腊语,是一个前缀,不能独立使用,必须用于合成词,如:Neolithic(新石器时代的)、neoimpressionism(新印象主义);而new源于中古英语,用作形容词时可以独立使用,用作副词时,常用于合成词。所以从形式上会出现Neo-institutional和New Institutional的区别。意义上,Neo和New,都有%26#8220;新、新近%26#8221;的涵义,但New的含义更广泛,包含%26#8220;全新的、新时期发展的、不同于以前的%26#8221; 等14个以上的意思。New的这些含义恰好能表达威廉姆森命名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时的初衷,即科斯、德姆塞茨和威廉姆森等所进行的是一个新形式的、新时期的、与以往不同的、全新的Institutional Economics。所以卢瑟福的划分还是很有道理的。这里,综合地把前三阶段称为%26#8220;老制度经济学%26#8221;,第四阶段称为%26#8220;新制度经济学%26#8221;。事实上,从制度经济学的演变过程看,结合时间段的划分,从方法论入手,细分为四个阶段为宜 。同时建议用各阶段的代表人物或各自的方法论来区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