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休眠原因与休眠类型
1)  Categories of seed dormancy
休眠原因与休眠类型
2)  causes of seed dormancy
休眠原因
1.
Based on the tests of the embryo viability,germination rates of whole seeds and the isolated embryos,the causes of seed dormancy of 6 species in genus of Pinus were studied by testing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abstracts from the testa,endothelium and endosperm,and by the contents of endogenous hormones of the seed coats and endosperms of these different species.
以种子生活力、种子萌发率和离体胚萌发率为测定指标,通过外种皮、内种皮和胚乳内含物的生物测定,及种皮和胚乳内源激素的测定,对松属6个树种种子休眠原因进行研究。
3)  dormancy characteristics
休眠原因
1.
In this study the dormancy characteristics of Cyclocarya paliurus seeds are studied through experiments such as morphological dissecting of the seeds, the seeds coats microstructure under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water absorption of seeds coats and the biotic measurement of the methanol extract of Cyclocarya paliurus seeds coats.
青钱柳种子属于综合性深休眠类型,在自然条件下,需要经过隔年甚至2年才能萌发,本文通过青钱柳种子的形态解剖、种皮的扫描电镜结构、种皮的透水性及种皮醇提液的生物测定等试验,探讨了青钱柳种子的休眠原因。
4)  Types of dormancy
休眠类型
5)  causal factors for dormancy
休眠成因
6)  Restin gene
休眠基因
补充资料:休眠(植物)(xiumian
      植物体或其器官在发育的某个时期生长和代谢暂时停顿的现象;通常特指由内部生理原因决定,即使外界条件(温度、水分)适宜也不能萌动和生长的现象。种子、茎(包括鳞茎、块茎)、块根上的芽都可以处于休眠状态。
  
  意义  植物生活在冷、热、干、湿季节性变化很大的气候条件下,种子或芽在气候不利的季节到来之前进入休眠状态,可避免以生命活动旺盛、易受逆境伤害的状态度过寒冷、干旱等严酷时期。因此,对于高纬度冬季寒冷的地区和低纬度旱季缺水的地区,休眠都有重要的适应意义。
  
  种子休眠  许多植物种子脱离母体后即使有良好条件也不能萌发。原因有几种:①种皮结构特殊,不透水和气,胚不能吸涨,因而不能进入活跃状态;②果皮或胚中有抑制萌发的物质存在;③胚未发育完全,或某些生理生化过程尚未完成。
  
  苍耳、车前草和野燕麦的种子不能萌发是由于其种皮不透气;豆科植物种子中的"硬实"不能萌发,是由于吸水和透气困难。
  
  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包括:芳香油(如萜烯醇等);有机酸(如水杨酸、阿魏酸等)和生物碱(如咖啡碱)。这些抑制萌发物质存在于子叶、胚乳、种皮或果汁内。如西瓜、蕃茄的果实中就有萌发抑制剂,种子只有脱离果实后才能萌发。苹果种子的胚乳中有萌发抑制剂。将胚与胚乳分离,胚很快就能萌发。当种子内的萌发抑制剂由于内因或外因而浓度下降时,种子萌发不再受抑制,甚至被促进。这种休眠类型有一定的生态意义。例如沙漠植物的种子往往含有萌发抑制剂。种子只有经过降雨淋洗掉抑制剂之后才能萌发。这就保证了种子不致在缺水条件下萌发而死亡。
  
  人参、银杏等的种子从母体脱落时,胚并未发育完全,某些木本植物的种子在收获时,形态已经成熟,生理上则尚未成熟。这两类种子在能萌发之前,都要经过一段时间完成形态的或生理的后熟作用。对生理后熟可采用层积法(或称湿润低温砂藏法)即将种子与湿砂分层堆积在间歇低温下处理一定时期,使其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促进后熟,解除休眠。
  
  芽休眠  使芽进入休眠的外因是环境因子的季节性变化,特别是温度和日长。温带植物的芽在冬季到来之前进入休眠状态,以抵御低温。但是诱导植物休眠的环境信号往往不是低温,而是低温到来之前逐渐缩短的日长。感受休眠信号的器官是叶子,而反应发生在苗端或芽上。有些植物如番红花、水仙、浙贝母、橡胶草和仙客来等不在冬季休眠,而在夏季休眠。在夏季到来之前,这些植物落叶,芽进入休眠状态。夏季休眠是这些植物对原产地夏季干旱炎热的适应,这种特性已成为一种固有节律,即使种植在夏季雨量充沛的地方,它们也依然按时进入休眠。
  
  休眠芽的形态特征是节间短,外被数层鳞片。鳞片能防止失水和限制氧气进入。休眠芽中贮藏物质增多,水分减少,原生质胶体性质发生变化,代谢活动钝化;同时还合成某些特殊物质(如激素和生长抑制剂等);核酸、蛋白质和膜的成分也发生变化。
  
  休眠的调节  1963年英国人P.F.韦尔林从欧亚槭中首次分离出能诱导芽休眠的化合物,称之为休眠素。后来证明它与美国人F.T.阿迪科特1963年分离出的促进植物器官脱落的脱落素是同一化合物,统一命名为脱落酸(ABA)。 脱落酸存在于休眠的或即将进入休眠的器官中,其浓度随休眠解除而下降。脱落酸维持芽休眠的作用可被赤霉素(GA)抵消。
  
  生产上,可用一些化学物质或物理处理来打破、诱导或延长休眠。例如用赤霉素和二氯乙醇蒸汽(用于果树)可以打破休眠。有的植物整株或一部分短时间(15秒)浸入温水浴(40~50℃)就可打破休眠。层积、磨损种皮、硫酸处理等方法用于多种休眠种子的播前处理。脱落酸可用来诱导休眠。顺丁烯二酰肼(亦称马来酰肼或青鲜素,简称MH)可延长马铃薯、洋葱和大蒜的休眠期,有利于贮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