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极盖区
1)  polar cap area
极盖区
2)  Driving electric field at the polar cap boundary
极盖区边界驱动电场
3)  Antarctic ice sheet
南极冰盖
1.
Mass Balance in the Lambert Glacier Basin and Variability of the Antarctic Ice Sheet;
Lambert冰川流域物质平衡和南极冰盖变化
2.
The mean ENVISAT-DEM of 3 years over Antarctic ice sheet is derived from ENVISAT altimeter data applied relocation and geophysical correction.
对2002—2006年的ENVISAT资料进行重定位改正及有关的地球物理改正后,获取了3年内的南极冰盖平均高程模型ENVISAT-DEM,与RAMP-DEM相比,平均差异约为18 m,精度相当。
4)  least cover
极小覆盖
5)  overlap contacts
叠盖电极
1.
Experimentally, the performance of SPRITE with overlap contacts was markedly increased, so that the overlapcontactstechnolog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SPR.
文中主要介绍了叠盖电极技术在SPRITE探测器上的实际应用,并给出了具体实验结果。
6)  Arctic ice cover
北极冰盖
补充资料:极盖吸收
      兆电子伏级的太阳宇宙线粒子进入 50~100公里高度的地球大气层,引起大气电离加强,最终导致通过极区的无线电波被严重吸收的事件(PCA事件)。引起极盖吸收的粒子是从耀斑中抛出的质子和其他原子核,主要是质子。这些粒子到达地球(或其附近)时,开始和地磁场相互作用,它们的轨道受地磁场的影响而发生偏转。因为这些粒子的回转半径比地磁场特征尺度小得多,所以它们只能沿地磁力线进入极区附近,而不能到达低纬和中纬度地区。观测到的最低纬度,通常在南、北纬75°附近,但当磁暴的主相开始时,可降低至65°附近。1956年,首次从极区的极低频电波散射数据、电离层垂直探测的电离图和噪声探测仪记录中发现极盖吸收事件。极盖吸收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事件一般在大耀斑出现后15分钟至几小时开始,可持续1~6天。在此期间,极盖区的短波被完全吸收达数小时之久。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