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地震地下流体
1)  Seismic underground liquid
地震地下流体
2)  seismic subsurface fluids observation
地震地下流体观测
1.
Current status and trend of seismic subsurface fluids observation in China was described and discussed.
在过去的30多年中,我国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经历了"创建阶段—发展阶段—提高阶段"到目前开始的"全面现代化阶段",形成了国家级基本台(网)、省级区域台(网)与县市级地方台(网)三类台(网),记录到了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海量数据,为相关的灾害、环境、资源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3)  earthquakefluid
地震流体
4)  Underground fluid
地下流体
1.
The software for sending mensal and annual evaluation data of underground fluid subject;
地下流体学科月、年评比数据报送软件
2.
A study of the underground fluid anomalies prior to the Shengzhou,Zhejiang, M?4.0 earthquake and the prediction of the earthquake on the basis of these anomalies;
嵊州M4.0地震地下流体异常及跟踪预报研究
3.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ound fluid anomalies before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earthquake prediction in Shandong and its adjacent area;
山东及邻区中强震前地下流体异常演化特征及检验性预测
5)  Subsurface fluid
地下流体
1.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data integrity rate and validity of subsurface fluids digital monitoring for seismic precursor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京津冀地区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数据完整率及其地震前兆监测有效性的调查与分析
2.
Earthquake cases of digital observation for subsurface fluid in Hebei Province;
河北省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震例研究
3.
Digitalized reconstruction for subsurface fluid observati on in Seismostation of Shengli oil field;
胜利油田地震台地下流体观测数字化技术改造
6)  Subsurface hot fluid
地下热流体
补充资料:地下核爆炸的地震监测
      用地震观测方法监测地下核爆炸。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应用是侦察和识别地下核爆炸。所谓侦察,即在远距离记录爆炸产生的地震波并测定爆炸的位置和大小;所谓识别,即辨认所记录的地震波是天然地震还是地下核爆炸发出的。
  
  侦察  记录核爆炸产生的地震波,与天然地震观测(见地震观测)在方法上没有差别。只是由于核爆炸监测是在相当远的距离上记录爆炸,因而要求观测系统有较好的记录弱信号的能力。为此,必须研究台站的干扰背景、爆炸地震波的讯号谱;选择信杂比比较高的观测频段;改善台站的设置;发展台阵观测;在数据处理时引入弱信号提取技术等。
  
  识别  爆炸地震波形与一般天然地震波形有时有很大的区别(图1a),但也有些天然地震波形与爆炸地震波形十分相似,很难区别(图1b)。目前较为有效的识别方法有:①mb(MS)识别法。由于爆炸和天然地震的震源机制不同,二者激发的地震波能量在不同振型和不同频段的分配会有所差异。因此,用周期为1秒的体波测定的震级mb和用20秒面波测定的震级Ms(见震级)之比,可以区分爆炸和天然地震(图2)。②短周期P波识别法。天然地震的破裂过程比爆炸复杂得多,故天然地震的短周期P波谱可能较爆炸复杂。图3给出了利用某种复杂性度量因子 (TMF)区分地震和爆炸的一个例子。③其他识别方法。迄今为止地下核爆炸源的深度不超过5公里,如能将测定震源深度的精度提高到5公里以内,则用震源深度来区分天然地震和核爆炸无疑是一种重要方法。与天然地震不同,理论上讲爆炸的辐射各方向是一样的,因此,根据地震波辐射的初动极性和方位分布(见震源机制),有可能识别爆炸。此外,地震波谱的拐角频率、 P波的带宽、横波辐射情况等因素的分析也都有助于核爆炸的识别。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