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NA damage of plants in vivo

植物体内DNA损伤
2) DNA damage/drug eff

DNA损伤/药物作用
4) DNA damage

DNA损伤
1.
Protective effects of 3 kinds of antioxidants on CdCl_2-induced Eriocheir sinensis sperm DNA damage;
三种抗氧化剂对氯化镉所致河蟹精子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2.
DNA damage in oyster(Ostrea cucullata)exposed to water-soluble fraction of 0~# diesel fuel;
0~#柴油水溶性成分对僧帽牡蛎DNA损伤的初步研究
3.
Dynamic observation on DNA damage i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of workers occupationally exposed to ionizing radiation;
职业性射线接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动态观察
5) DNA injury

DNA损伤
1.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NA injury in workers exposed to vinyl chloride;

氯乙烯接触工人DNA损伤影响因素研究
2.
Effect of curcuma on DNA injury and cell cycle of retinoblastoma cell Hxo-rb44

姜黄素诱导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Hxo-rb44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周期时相变化
3.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DNA injury of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and apoptosis-related gene in cerebral infarction
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与凋亡相关基因的研究
6) DNA lesion

DNA损伤
1.
Research on the site of DNA lesion in k-ras gene induced by benzidine;

联苯胺对k-ras基因DNA损伤位点研究
2.
Study on molecular biomarker of DNA lesion induced by nitrogen mustard;

氮芥所致DNA损伤分子标志物探讨
3.
Objective To research on establishing a method that can detect the DNA lesion at the level of nucleic acid.
目的研究在核酸序列水平定位DNA损伤的方法。
补充资料:植物体内的流动
主要指植物体内水自根至叶、糖自叶至植物体各部位的输运过程,是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之一。植物的生命活动集中于叶,植物的叶利用太阳能把从空气中吸入的二氧化碳制成糖。在二氧化碳通过叶表面小孔进入叶细胞的同时,植物体内的水分也从叶细胞壁蒸发进入大气。叶细胞内水分损失和糖的形成,引起了植物体内两个主要的流动过程:水自根至叶的蒸腾流和糖自叶至植物体各生长部位的易位流。它们和植物体的生命有密切关系。
蒸腾流 植物根系自土壤吸收的水分,通过木质部导管元,向叶输运的过程。大多数植物生理学家认为,蒸腾的机制是叶内湿细胞壁水分的蒸发,造成根部和叶部的水的化学势差,这种化学势差通常称为水位,可表示为:
Ψ=(μW-μ)/VW,
式中μW为植物体内水的化学势;μ为同样温度下纯的自由水的化学势;VW为水的偏摩尔分子容积。将水从根部运至顶部所需的水位梯度相当大,它须克服重力和流动阻力。据估计,水位梯度ΔΨ在0.8~2大气压/米之间(1大气压等于101325帕)。因此,一棵大树的导管内的水柱所受张力相当大,例如,一棵百米高的大树,导管内的水柱所受张力至少是-80大气压。上述蒸腾机制的根本前提是:在高张力下,水柱不破裂。尽管纯水的理论强度大于1000大气压,但实验室里测得的水柱的抗张强度在0.5~50大气压之间。对植物体导管内的水柱能有这么高的强度的通常解释是:导管内的水经细胞壁过滤,特别纯净,且导管壁很易浸润。但这种解释缺乏确凿的证据,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证实。
易位流 糖自叶至植物体各部分的输运过程。与蒸腾流不同,易位流要求在所有通道上的活细胞都是连续的。一般认为易位流通道是韧皮部的筛管,但还不能断定这是否为唯一的途径。筛管中每厘米约有20~50块筛板,筛板面积一半以上布满小孔。阔叶树孔径约0.8微米,针叶树孔径约0.08~0.4微米,板厚约5微米,筛孔内衬有特种的碳氢聚合物。
易位流机制目前还很不清楚。据测量,每平方厘米每小时可输运5克糖(干重),筛管中树液糖浓度为10~30%,这样易位流流速估计在每小时30~75厘米之间。依照泊肃叶流动公式(见管流),考虑到筛板的附加阻力,为维持易位流所需的压力梯度约为3大气压/米(阔叶树)至800大气压/米(针叶树),而树液糖的浓度梯度所能产生的压力梯度仅约为0.2大气压/米,远低于所需之值。这表明,化学势差不是易位流的主要驱动力。为此学者们提出了种种假说,如电渗说和原生质运动模型等。电渗说曾一度流行,但目前信者已不多。原生质运动模型的关键是要在筛管中找到具有足够活性并能主动收缩的构造,但迄今还不能确定。
蒸腾流 植物根系自土壤吸收的水分,通过木质部导管元,向叶输运的过程。大多数植物生理学家认为,蒸腾的机制是叶内湿细胞壁水分的蒸发,造成根部和叶部的水的化学势差,这种化学势差通常称为水位,可表示为:
Ψ=(μW-μ)/VW,
式中μW为植物体内水的化学势;μ为同样温度下纯的自由水的化学势;VW为水的偏摩尔分子容积。将水从根部运至顶部所需的水位梯度相当大,它须克服重力和流动阻力。据估计,水位梯度ΔΨ在0.8~2大气压/米之间(1大气压等于101325帕)。因此,一棵大树的导管内的水柱所受张力相当大,例如,一棵百米高的大树,导管内的水柱所受张力至少是-80大气压。上述蒸腾机制的根本前提是:在高张力下,水柱不破裂。尽管纯水的理论强度大于1000大气压,但实验室里测得的水柱的抗张强度在0.5~50大气压之间。对植物体导管内的水柱能有这么高的强度的通常解释是:导管内的水经细胞壁过滤,特别纯净,且导管壁很易浸润。但这种解释缺乏确凿的证据,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证实。
易位流 糖自叶至植物体各部分的输运过程。与蒸腾流不同,易位流要求在所有通道上的活细胞都是连续的。一般认为易位流通道是韧皮部的筛管,但还不能断定这是否为唯一的途径。筛管中每厘米约有20~50块筛板,筛板面积一半以上布满小孔。阔叶树孔径约0.8微米,针叶树孔径约0.08~0.4微米,板厚约5微米,筛孔内衬有特种的碳氢聚合物。
易位流机制目前还很不清楚。据测量,每平方厘米每小时可输运5克糖(干重),筛管中树液糖浓度为10~30%,这样易位流流速估计在每小时30~75厘米之间。依照泊肃叶流动公式(见管流),考虑到筛板的附加阻力,为维持易位流所需的压力梯度约为3大气压/米(阔叶树)至800大气压/米(针叶树),而树液糖的浓度梯度所能产生的压力梯度仅约为0.2大气压/米,远低于所需之值。这表明,化学势差不是易位流的主要驱动力。为此学者们提出了种种假说,如电渗说和原生质运动模型等。电渗说曾一度流行,但目前信者已不多。原生质运动模型的关键是要在筛管中找到具有足够活性并能主动收缩的构造,但迄今还不能确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