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rctic-Tertiary
					 
	
					
				
				 
	
					
				北极-第三纪成分
				1.
					Evolution of Arctic-Tertiary Flora in Himalayan-Hengduan   Mountains;
					 
					
						
						 
					
						北极-第三纪成分在喜马拉雅-横断山的发展及演化
					
					2)  Arcto-Tertiary forest
					 
	
					
				
				 
	
					
				北极第三纪森林
			
					3)  Tertiary igneous rocks
					 
	
					
				
				 
	
					
				第三纪火成岩<地>
			
					4)  Tertiary igneous rocks
					 
	
					
				
				 
	
					
				第三纪火成岩
			
					5)  circumpolar element
					 
	
					
				
				 
	
					
				环北极成分
			
					6)  the third principal component
					 
	
					
				
				 
	
					
				第三主成分
	补充资料:第三纪
		| 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距今164万年) Tertiary Period 新生代两阶段中的前一阶段。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第三系,位于中生界之上、第四系之下。1833年,英国C.莱伊尔在研究法国巴黎盆地软体动物化石时,发现地层越新,软体动物与现代种属相同的越多。他根据地层中含有现代种属的百分比,将第三纪划分为始新世、中新世和上新世。1854年,E.贝利希在德国发现早于中新世的沉积物,提出渐新世。1853年,M.赫奈斯依生物群和沉积物的相似性,将中新世和上新世合称晚第三纪;1866年,K.F.瑙曼则把渐新世和始新世合称早第三纪。1874年,W.P.夏姆珀根据巴黎盆地发现的植物化石,他认为这些化石的层位早于始新世,而称之为古新世。因此,第三纪划分为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早第三纪包括古新世、始新世和渐新世,晚第三纪包括中新世和上新世。早、晚第三纪的分界线约在2330万年前。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