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yclobalanopsis of China
中国青冈属
2) Chinese beech
中国水青冈
3) Cyclobalanopsis
青冈属
1.
Wood study on Quercus and Cyclobalanopsis of Fagaceae in Shaanxi Province;
陕西壳斗科栎属与青冈属主要木材研究
2.
A Study on Granule Properties of Cyclobalanopsis starch;
青冈属淀粉颗粒特性研究
4) Fagus
水青冈属
1.
Molecular Phylogenetic Inference in Fagus (Fagaceae) Based on IT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Sequence of Nuclear Ribosomal DNA;
基于细胞核rDNA ITS片段的水青冈属的分子系统发育
2.
There are 11 species in Fagus,5 of them are endemic to China.
水青冈属(Fagus)植物是北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该属共有11种。
5) Quercus subgen. Cyclobalanopsis
青冈亚属
1.
Leaf epidermis of Quercus subgen. Cyclobalanopsis (Oerst.) Schneid. (Fagaceae);
栎属青冈亚属(壳斗科)的叶表皮研究
6) Nothofagus
[,nɔθəu'feiɡəs]
南水青冈属
1.
Pollen morphology of the genus Nothofagus and its taxonomic significance;
南水青冈属花粉形态类型及其分类学意义
2.
A comparative study on pollen exine ultrastructure of Nothofagus and the other genera of Fagaceae;
南水青冈属及壳斗科其他属花粉壁超微结构比较研究
补充资料:大果青冈
大果青冈介绍 大果青冈 (Cyclobalanopsis rex (Hemsl. ) Schott.) 科属:
壳斗科
别名: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20米;树皮粗糙,灰黑色;幼权被黄色柔毛,后渐变无毛。叶常聚生于枝端,坚纸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15-25厘米,宽(4-)6-9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具粗浅锯齿,嫩时两面密被褐色绒毛,老时变无毛;叶柄长2-3厘米,被绒毛。壳斗深杯状,包围坚果达1/3-1/2,直径达4.5-6厘米,内外均被黄褐色长绒毛;苞片全生成7-8条同心环带;坚果扁球形,直径4-5.5厘米,顶端平截或凹陷,果脐内凹,幼时被灰黄色绒毛,老时仅在两端被毛。
分布与习性:
在我国仅分布云南南部勐腊和西南部腾冲。老挝、缅甸也有分布。
主要零星分布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林和季节性雨林中。分布区干(11-4月)湿(5-10月)季交替分明,年平均温21℃,极端最低温在2℃以上,年降水量1200-1800毫米。土壤为黑色石灰土,pH值6.8-7.5。花期5-6月,果期11-12月。结实能力较强,果大,虫害严重;天然下种大部局限于树冠下及其周围,在有灌木和草本的荫蔽和枯枝落叶的覆盖下,少数种子可以萌发,但成苗率低;无荫蔽和未覆盖的坚果,基本不会发芽,天然繁殖受到极大的限制。
繁殖与栽培:
播种繁殖。由于坚果成熟落地后,大部分受到早害,且种子寿命很短。所以宜从树上采收果实,并及时播种。
应用:
濒危种。我国分布区内仅有零星衰老的高大植株,幼树稀见,天然繁殖能力较差。在已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内,植株极少;保护区外,雨林过度毁坏,几乎绝迹,有灭绝的危险。是北热带石灰岩季节性雨林中稀有的植物,分布区极窄小,植株极少,且材质坚重、耐腐,是优良的用材树种之一。
图片:


壳斗科
别名: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20米;树皮粗糙,灰黑色;幼权被黄色柔毛,后渐变无毛。叶常聚生于枝端,坚纸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15-25厘米,宽(4-)6-9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具粗浅锯齿,嫩时两面密被褐色绒毛,老时变无毛;叶柄长2-3厘米,被绒毛。壳斗深杯状,包围坚果达1/3-1/2,直径达4.5-6厘米,内外均被黄褐色长绒毛;苞片全生成7-8条同心环带;坚果扁球形,直径4-5.5厘米,顶端平截或凹陷,果脐内凹,幼时被灰黄色绒毛,老时仅在两端被毛。
分布与习性:
在我国仅分布云南南部勐腊和西南部腾冲。老挝、缅甸也有分布。
主要零星分布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林和季节性雨林中。分布区干(11-4月)湿(5-10月)季交替分明,年平均温21℃,极端最低温在2℃以上,年降水量1200-1800毫米。土壤为黑色石灰土,pH值6.8-7.5。花期5-6月,果期11-12月。结实能力较强,果大,虫害严重;天然下种大部局限于树冠下及其周围,在有灌木和草本的荫蔽和枯枝落叶的覆盖下,少数种子可以萌发,但成苗率低;无荫蔽和未覆盖的坚果,基本不会发芽,天然繁殖受到极大的限制。
繁殖与栽培:
播种繁殖。由于坚果成熟落地后,大部分受到早害,且种子寿命很短。所以宜从树上采收果实,并及时播种。
应用:
濒危种。我国分布区内仅有零星衰老的高大植株,幼树稀见,天然繁殖能力较差。在已划定的自然保护区内,植株极少;保护区外,雨林过度毁坏,几乎绝迹,有灭绝的危险。是北热带石灰岩季节性雨林中稀有的植物,分布区极窄小,植株极少,且材质坚重、耐腐,是优良的用材树种之一。
图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