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arge scale features
大尺度特征
1.
The high quality dataset from the SCS (South China Sea) Monsoon Experiment and 40- year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large scale features and abrupt change in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during the onset of the SCS summer monsoon.
发现南亚高压迅速从菲律宾以东移到中南半岛北部,孟加拉湾槽加深加强,赤道印度洋西风加强并向东向北迅速扩展和传播,以及伴随的中低纬相互作用和西太平洋副高连续东撤是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大尺度特征。
2) large-scale geomorphy
大尺度地貌特征
4) characteristic scale
特征尺度
1.
The characteristic scales of the urban landscape in the Nanjing metropolitan region;
南京市城市景观的特征尺度
2.
A study on characteristic scale of reservoir rock continuity;
储层岩石连续性特征尺度研究
3.
The natural lacunarity curve was firstly employed in the Hetian Oasis landscape pattern and the zigzag oasis sample for their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multi-scales,and then the coherence and complementary validation was perform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scale extraction of the Hetian Oasis by landscape lacunarity analysis and wavelet transformation.
结合遥感与GIS技术,首先利用标准空隙度曲线分析了和田绿洲景观及其"之"字形绿洲样带在多个尺度上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然后验证了空隙度指数和小波变换在提取绿洲景观特征尺度上的一致性与互补性。
5) scale dependency
尺度特征
1.
Study on scale dependency of water balance in irrigation district;
大型灌区水平衡要素尺度特征研究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scales 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was described by exponential function,which response the scale dependency of water balance in irrigation district.
以河套灌区实测资料为统计基础,根据水量平衡方程和非条件模拟模型产生的地下水开采量,排水量,灌溉引水量,降雨可以计算出蒸发量在100km×100 km 的网格上的随机场,通过统计分析各个尺度下的各要素的均值和方差得到:该灌区地下水开采量,排水量,引水量,降雨,四个水量平衡要素的均值不随尺度变化,而方差随着尺度的增大而减小,并在此基础上对各水平衡要素方差随尺度变化的趋势进行了回归分析,定量描述了各水平衡要素的尺度特征。
6) characteristic length
特征尺度
1.
In the Sagaut mixed-scale model,an improved subgrid-scale(SGS) characteristic length,representing the scale of local energy-containing SGS motions,is proposed.
针对大涡模拟涡粘性亚格子模式中使用网格尺度为特征尺度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亚格子特征尺度表达式,利用结合Sagaut混合尺度模式获得的改进模式与Smagorinsky模式、Germano模式和Sagaut模式等进行对比研究。
补充资料: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
大范围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的关系。通常把空间范围达数千公里以上、时间长达几周以上的相互作用,称为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其内容包括大气对海洋的影响、海洋对大气的影响及海-气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范围广、时间长,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深远,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密切,已成为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中重要的课题。
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随着新技术和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在观测方面,可通过选择特定海区和某一时段,针对一个或若干个专题,由一国或多国参加,利用船舶、浮标、飞机、雷达、卫星等先进工具,在水下、边界层和空中同时进行大型立体现场观测试验;同时,可以在观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式,利用大型电子计算机进行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试验。
大气对海洋的影响 突出地表现在海洋的流场、温度场和盐度场中,它们均受到低层大气的风和温湿层结的影响,其中以动力性的作用为主。海洋在大气的影响下,由于动量和动能的下传,直接产生漂流、倾斜流、海浪和增水减水现象,配合地形与海岸效应形成上升流、沿岸流和风暴潮等。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海洋表层,还可以传到海洋中较深的水层。人们从现场调查和理论模拟,都已证明了大尺度风场对大洋环流的作用,例如西风漂流、信风环流和季风环流等,都是与大气环流相对应的海洋环流。同时还发现,异常的大气环流也可以导致异常的海洋环流。至于海温的高低、海面蒸发的强弱及海冰的生成和移动等,无不与天气和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
海洋对大气的影响 多属热力性的。不同海区,由于所处纬度和海陆配置的差异,海洋对大气影响的程度和特征不尽相同。其中突出的是赤道太平洋海区所存在的海温的东西差异,这对上空大气环流、云和降水等均有显著作用。著名的埃尔尼诺现象与大范围的气候有密切关系 (见埃尔尼诺、海-气关系、太平洋)。海温对于台风和温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频率及移动路径,均有显著的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在长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海洋和大气既有各自不同的属性和运动体系,又是在地球运动统一影响下的相互作用着的耦合系统。 海-气相互作用是一种相互调整和相互制约的反馈过程。只要一方出现异常,就有可能影响另一方,后者又反馈到前者,如此往复循环。例如,当海面温度受到扰动后,向大气输送的感热和潜热就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大气环流和云量,反过来又会通过辐射和风造成的混合、平流和辐合的改变,而影响到海面温度。这些过程的作用,或者使海面温度的初始异常更为增大(正反馈),或者使其减小(负反馈)。但对如此复杂的海-气系统来说,任何正反馈机制都会在某一阶段受内部调节过程的作用而抵消,达到相互适应。这种调节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大量的研究表明,上层海洋温度场具有低频变化的特性,海面温度距平变化的振幅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而深。海洋温度变化和由此而引起的气候变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以年为时间尺度的大气变动的主要原因,很可能与这种缓慢变化着的海洋推动力有关。因此预测大气的年际变化,就变成预测海洋年际变化的问题。在大范围长期天气预报中,利用海面温度作为预报因子,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
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随着新技术和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在观测方面,可通过选择特定海区和某一时段,针对一个或若干个专题,由一国或多国参加,利用船舶、浮标、飞机、雷达、卫星等先进工具,在水下、边界层和空中同时进行大型立体现场观测试验;同时,可以在观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式,利用大型电子计算机进行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试验。
大气对海洋的影响 突出地表现在海洋的流场、温度场和盐度场中,它们均受到低层大气的风和温湿层结的影响,其中以动力性的作用为主。海洋在大气的影响下,由于动量和动能的下传,直接产生漂流、倾斜流、海浪和增水减水现象,配合地形与海岸效应形成上升流、沿岸流和风暴潮等。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海洋表层,还可以传到海洋中较深的水层。人们从现场调查和理论模拟,都已证明了大尺度风场对大洋环流的作用,例如西风漂流、信风环流和季风环流等,都是与大气环流相对应的海洋环流。同时还发现,异常的大气环流也可以导致异常的海洋环流。至于海温的高低、海面蒸发的强弱及海冰的生成和移动等,无不与天气和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
海洋对大气的影响 多属热力性的。不同海区,由于所处纬度和海陆配置的差异,海洋对大气影响的程度和特征不尽相同。其中突出的是赤道太平洋海区所存在的海温的东西差异,这对上空大气环流、云和降水等均有显著作用。著名的埃尔尼诺现象与大范围的气候有密切关系 (见埃尔尼诺、海-气关系、太平洋)。海温对于台风和温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频率及移动路径,均有显著的影响。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在长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海洋和大气既有各自不同的属性和运动体系,又是在地球运动统一影响下的相互作用着的耦合系统。 海-气相互作用是一种相互调整和相互制约的反馈过程。只要一方出现异常,就有可能影响另一方,后者又反馈到前者,如此往复循环。例如,当海面温度受到扰动后,向大气输送的感热和潜热就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大气环流和云量,反过来又会通过辐射和风造成的混合、平流和辐合的改变,而影响到海面温度。这些过程的作用,或者使海面温度的初始异常更为增大(正反馈),或者使其减小(负反馈)。但对如此复杂的海-气系统来说,任何正反馈机制都会在某一阶段受内部调节过程的作用而抵消,达到相互适应。这种调节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大量的研究表明,上层海洋温度场具有低频变化的特性,海面温度距平变化的振幅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而深。海洋温度变化和由此而引起的气候变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以年为时间尺度的大气变动的主要原因,很可能与这种缓慢变化着的海洋推动力有关。因此预测大气的年际变化,就变成预测海洋年际变化的问题。在大范围长期天气预报中,利用海面温度作为预报因子,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