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iewadian rock mass
铁瓦殿岩体
1.
The Tiewadian rock mass can be divided into 5 units of rock pedigree and two super units named Tiewadian super unit and the Mayuanzi super unit.
将铁瓦殿岩体划分为 5个岩石谱系单位 ,厘定为 2个超单元 ,即铁瓦殿超单元和马院子超单元。
2) Tiewadian super unit
铁瓦殿超单元
1.
The Tiewadian rock mass can be divided into 5 units of rock pedigree and two super units named Tiewadian super unit and the Mayuanzi super unit.
将铁瓦殿岩体划分为 5个岩石谱系单位 ,厘定为 2个超单元 ,即铁瓦殿超单元和马院子超单元。
3) ferrite segment
铁氧体磁瓦
1.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mechanic strength of sintered hard ferrite segment magnet,including the raw material preparing,molding,sintering and finish grinding.
分析了烧结永磁铁氧体磁瓦各工序包括原料制备、成型、烧结及磨加工对磁瓦机械强度的影响。
4) Tieshan rock body
铁山岩体
1.
The restudy on the genetic type of ore deposit of Tieshan rock body;
铁山岩体矿床成因类型再探
5) saturation-gas coal-rock
饱和瓦斯煤岩体
6) mafic pluton
镁铁质岩体
1.
Characteristics of zircons from a metamorphic contact zone of the Songshugou ultramafic pluton in North Qinling and their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北秦岭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接触变质带中锆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补充资料:云岩寺飞天藏殿
在四川省江油县窦耑山上,建于宋淳熙八年(1181)。此殿为四川省现存年代最早的木建筑,飞天藏又名星辰车,形如佛教的转轮藏而无经橱,为现存孤例,也是现存宋、辽、金时代的小木作重要实例。
云岩寺原为道教建筑,相传唐代窦耑在此开山修道,建筑宫观。五代前蜀杜光庭的《窦耑山记》记载:"其顶有天尊古殿,不知始建年月。"说明此寺早期确系道教建筑,后来改成佛寺。
飞天藏殿 原为寺的西配殿,平面略呈正方形,面宽三间16.55米,进深三间16.91米。殿的外观重檐歇山顶,并带前檐廊,总高15.80米,为厅堂型构架。上下两层檐均施五铺作斗栱,补间铺作仅一朵,斗栱后尾起长大的挑斡。栱头卷杀分瓣清楚,斗欹势显明,斗下不用普拍枋,檐柱有明显的生起、侧脚。柱身卷杀做梭柱,柱头卷杀做覆盆状,屋顶用叉手,均是宋代的手法。整座殿的内部空间、平面布置等都是按设置飞天藏的需要而设计的。
飞天藏 位于殿正中,自底至顶共高10.86米,直径7.5米。中心用50厘米的大木轴通贯上下,木轴立于特制的铁铸轴承上,旋转自如。在木轴上穿梁枋,安木板,构成八角形的框架。再于框架的外表饰以精密的小木雕。下层形如八角亭子,每面一间,开一门,外有垂莲柱,阑额下有欢门状雕饰花板。上层为有飞廊相连的天宫楼阁,有各种屋檐、平坐、栏杆、柱子等,像一座精美的巨大木塔。檐下雕作的斗栱极为精密,有的近于如意斗栱,是这类斗栱的最早实例。在飞天藏的梁枋上,保存着宋代的彩画,并施有沥粉技法,是建筑彩画中用沥粉的最早实物。飞在天藏四周和天宫楼阁内部有精美的道教题材木雕像,原有200多个,现存100多个。其中下层门上浮钉的圆雕道教像同宋《营造法式》雕作制度中所载插雕作法相合,是难得的宋代雕作实例。
云岩寺原为道教建筑,相传唐代窦耑在此开山修道,建筑宫观。五代前蜀杜光庭的《窦耑山记》记载:"其顶有天尊古殿,不知始建年月。"说明此寺早期确系道教建筑,后来改成佛寺。
飞天藏殿 原为寺的西配殿,平面略呈正方形,面宽三间16.55米,进深三间16.91米。殿的外观重檐歇山顶,并带前檐廊,总高15.80米,为厅堂型构架。上下两层檐均施五铺作斗栱,补间铺作仅一朵,斗栱后尾起长大的挑斡。栱头卷杀分瓣清楚,斗欹势显明,斗下不用普拍枋,檐柱有明显的生起、侧脚。柱身卷杀做梭柱,柱头卷杀做覆盆状,屋顶用叉手,均是宋代的手法。整座殿的内部空间、平面布置等都是按设置飞天藏的需要而设计的。
飞天藏 位于殿正中,自底至顶共高10.86米,直径7.5米。中心用50厘米的大木轴通贯上下,木轴立于特制的铁铸轴承上,旋转自如。在木轴上穿梁枋,安木板,构成八角形的框架。再于框架的外表饰以精密的小木雕。下层形如八角亭子,每面一间,开一门,外有垂莲柱,阑额下有欢门状雕饰花板。上层为有飞廊相连的天宫楼阁,有各种屋檐、平坐、栏杆、柱子等,像一座精美的巨大木塔。檐下雕作的斗栱极为精密,有的近于如意斗栱,是这类斗栱的最早实例。在飞天藏的梁枋上,保存着宋代的彩画,并施有沥粉技法,是建筑彩画中用沥粉的最早实物。飞在天藏四周和天宫楼阁内部有精美的道教题材木雕像,原有200多个,现存100多个。其中下层门上浮钉的圆雕道教像同宋《营造法式》雕作制度中所载插雕作法相合,是难得的宋代雕作实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