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ceptridium
蕨萁属
2) Osmundales
紫萁蕨目
3) Osmunda
[英][ɔz'mʌndə] [美][ɑz'mʌndə]
紫萁属
1.
A cytogenetic study of five species in the genus Osmunda;
五种紫萁属植物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英文)
2.
Karyotype analysis of five species in Osmunda(Osmundaceae);
五种紫萁属植物的核型分析
4) Dicranopteris
芒萁属
1.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revision of Gleicheniaceae from China, a new form, namely Dicranopteris ampla f.
在对中国产里白科(Gleicheniaceae)植物分类修订过程中,描述了芒萁属(Dicranopteris)一新变型,即参差大芒萁(Dicranopteris ampla f。
5) Osmundastrum Presl
绒紫萁属
6) Osmundacidites
紫萁孢属
补充资料:紫萁蕨目
真蕨亚门原始薄囊蕨纲的1目,根状茎粗大,直立或横卧,外围布满宿存的叶柄基部往往成树干状,叶簇生顶部,二型或在同一叶上的羽片有能育和不育之分,成年的能育叶(或能育羽片)不具叶绿素,强度狭缩,下面布满孢子囊。本群植物在距今 28000年前的古生代二叠纪就已经存在,是古老的植物类群之一,在构造上有许多原始的特征,表现在孢子囊的数目大,所产生的孢子数量多,孢子囊不聚生成一定形状的孢子囊群,植物体缺乏有效的保护器官──毛和鳞片。幼时仅有粘质绒毛,但它的孢子囊壁仅由一层细胞构成,易于开裂,对散布孢子有利,这是较进化的蕨类所共有的。所以又列为原始薄囊蕨纲。
本目仅紫萁科1科3属:紫萁属、块茎蕨属和薄膜蕨属,后两者只产于南半球,紫萁属共有15种,分布北半球温带和热带地区,中国有 8种,较常见的是紫萁,广布于中国南方各省区,北达秦岭南坡,生林下,田埂或溪边酸性土上,也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越南和印度北部。本种植物的嫩叶可食,是有名的蕨菜品种之一,古人称之为薇,根状茎在少数地区充当中药"贯众"的代用品,其紧密的须根群,是栽培兰花或其他附生植物的优良基质。
本目仅紫萁科1科3属:紫萁属、块茎蕨属和薄膜蕨属,后两者只产于南半球,紫萁属共有15种,分布北半球温带和热带地区,中国有 8种,较常见的是紫萁,广布于中国南方各省区,北达秦岭南坡,生林下,田埂或溪边酸性土上,也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越南和印度北部。本种植物的嫩叶可食,是有名的蕨菜品种之一,古人称之为薇,根状茎在少数地区充当中药"贯众"的代用品,其紧密的须根群,是栽培兰花或其他附生植物的优良基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