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描述生物地理
1)  descriptive biogeography
描述生物地理
1.
Here introduced is a new method in descriptive biogeography.
本文以Albian-Campanian的钙质超微化石为例,介绍了一种描述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新方法──运用计算机绘制化石种的分布图(包括平面图和立体图两种),并运用这一方法对该时间段的近200个种进行了具体研究,归纳出六种分布类型,即:广布型,南半球分布型,北半球分布型,赤道海域缺失型,赤道海域分布型,迁移型。
2)  GIS representation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地理描述
3)  descriptive geography
描述地理
4)  descriptive biology
描述生物学
5)  descriptive palaeontology
描述古生物学
6)  seismic description
地震描述
补充资料:岛屿生物地理

1.岛屿生物地理基本概念

达尔文首先注意到,生存在岛屿上的所有物种的数目比大陆上同样面积上生存的生物要少,且其中大部分又是本地所特有的种类。岛屿上特殊的生物多样性变化为揭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后来又经过macarthur和 wilson的卓越贡献,形成了著名的岛屿生物地理学。岛屿生物地理学是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理论,而且在实践上也是保护区设计和管理的科学依据。

早在1921和1922年,以arhenius 和 gleason的研究成果为代表,曾建立了一个说明基本规律的经验性模型,这个建立在统计关系上的模型,从而揭示了物种存活数目与所占据面积(空间)之间的一般原则,用公式可以表达成如下基本形式:

s=caz (8-1 )

logs = logc + zloga

在上式中: s---生物物种的数目;

a---这些生物物种所存在的空间面积;

c---物种的分布密度,即单位面积内的物种数目;

z---为某个统计指数。

以后证实,z事实上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函数表达形式,目前仍未能揭示其完整的内容,更没有获得恰当的函数关系。初步研究表明,它至少具有如下形式:

z = f [x(u,v,w),y(x),…] (8-2)

在这个公式中,x(u,v,w)由空间坐标u,v,w 所决定的三维分布位置,更具体地说,它是由纬度、经度和高度所共同确定的地理区域;y(x)与空间位置x 相邻的地域状况,可以理解为制约系统动态的外部条件;f 目前尚无法确定其函数形式。不过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了z取值的一个经验数据区间:0.05-0.37,最大值为最小值的7-8倍。公式(8-1)和(8-2)反映了“物种-面积”基本关系,用图形表示可以是一条直线(图8-1)。

200 -

物 100 -

数 50 -

20 -

10 -

5 -

0.01 0.1 1 10 102 103 104 105

面积 (平方公里)

图8-1 物种-面积关系的示意图

在正常情况下, 空间面积每增加10倍,物种数目平均增加1倍,反之亦然。这里,十分重要的是z 的数值。根据大量研究证明,z 的取值从0.05 ~ 0.37,最大值约为最小值的7~8倍, 其变幅之大是惊人的。就全球陆地植物而言,z 的平均值为0.22, 它决定着物种数目的基础动态变化状况。因此我们可以粗略地回答:保护好1%的物种空间面积,相当于保护原有物中数目的25%,这种估计尽管忽略了许多具体的分析,但却比较真实的为我们提供了有根据的数量概念。

岛屿生物地理学原理的内涵, 当然不限于"物种-面积"关系的揭示, 即使如此, 该关系本身也还存在着一些基本的不可克服的困难。简而言之,地球表面的非均一性,自然条件随着空间变化的巨大差异,生物物种的固有特性以及对于生存环境的选择,物种驯化的有限性,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等都会对上述公式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物种-面积”关系纯粹是一种经验统计关系,只能说明静态的宏观模式,尚未触及到机理的本身,因此,需要改进。

鉴于上述分析,macarthur和 wilson适时提出了“均衡理论”,综合了“物种-面积”关系,从更深入的动态原则去弥补在分析上的缺陷。均衡理论的基本前提在于:物种数目的多少,应当由“新物种”的迁入和“原有物种”的消亡或迁出之间的动态变化所决定,它们遵循着一种动态均衡的规律,这就是说物种维持的数目,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结果。显然,macarthur和 wilson把岛屿生物地理学原理的阐述,已经从单纯的经验关系,向着较高层次的解析推进了一步,已经从单纯的静态表达向动态变化推进了一步,从单一的物种面积研究,向以该物种面积为中心,并结合邻域特点的空间研究推进了一步。现在证实,唯有把“物种-面积”关系和“均衡理论”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揭示生物地理学原理,也才能够被应用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中(牛文元,1990)。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