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hotosystem Ⅱ particles

光系统Ⅱ颗粒
2) photosystem I particles

光系统I颗粒
1.
Effects of triton X-100 on the oxygen uptake rate of photosystem I particles treated by sodium dodecyl sulfate;
TritonX-100对SDS处理后光系统I颗粒耗氧速率的影响
2.
The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oxygenuptake rates, fluorescence spectra and absorp-tion spectra of photosystem I particles with orwithout Triton-X 100 treatment before or afterthe incubation at 70℃ for 10 min were compared.
比较了70℃10min处理前后和加与不加TritonX-100时光系统I颗粒的耗氧速率、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等。
3) PhotosystemⅠparticle

光系统Ⅰ颗粒
4) PSⅡ

光系统Ⅱ
1.
The Relation Between C_4 Pathway Enzymes and PSⅡ Photochemical Function in Soybean;

大豆C_4途径与光系统Ⅱ光化学功能的相互关系
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imary action of AAC-toxin was located in PSⅡ,and had multiple effects:(1) blocking electron transport between QA and QB at the acceptor side of PSⅡ;(2) Inactivating PSⅡ reaction centers;(3) Decreasing the yield of primary photochemistry;(4) Partially damaging(or migrating) the antennae of PSⅡ centr.
结果表明,该毒素对莱茵藻光系统Ⅱ有多重影响:(1)阻断受体侧QA到QB的电子传递;(2)使反应中心失活;(3)降低光能转化效率;(4)破坏(或迁移)反应中心的部分天线色素;(5)降低活性与非活性反应中心的天线色素之间能量传递的协调性。
3.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photosystem Ⅰ(PSⅠ), photosystem Ⅱ(PSⅡ) and total electron transport activities, RuBP carboxylase (RuBPCase) and carbonic anhydrase (CA) activities in tobacco leaves decreased along with the maturation and senescence of tobacco leaves, especially the PSⅡ electron transport activity and RuBPCase initial activit.
结果表明 ,随着烟叶的成熟衰老 ,烟叶的光系统Ⅰ (PSⅠ )、光系统Ⅱ (PSⅡ )及全电子传递活性、RuBP羧化酶 (RuBPCase)和碳酸酐酶 (CA)活性均呈下降趋势 ,其中PSⅡ电子传递活性和RuBPCase初始活性在打顶后下降迅速。
5) Photosystem Ⅱ

光系统Ⅱ
1.
Heat stress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system Ⅱ in eggplant;

茄子光系统Ⅱ的热胁迫特性
2.
Inhibition of photosystem Ⅱ enhances the N-mediated resistance but attenuates tobacco nonhost resistance;
光系统Ⅱ的抑制增强N基因介导的抗性但减弱烟草非寄主抗性
3.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photosystem Ⅱ of "Hokkaido Boxtree" leaves;

温度对北海道黄杨叶片光系统Ⅱ功能的影响
6) Photosystem II

光系统Ⅱ
1.
Photosystem II (PSII) is a pigment-protein complex in the thylakoid membrane of green Plants,eukaryotic algea and cyanobacteria.
蓝细菌是研究光合作用的理想实验系统,在光系统Ⅱ组成、相关基因及遗传修饰等分子水平上的探索已取得重大进展。
补充资料:颗粒性与颗粒度
胶片上所记录的影像放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密度不均匀的颗粒状形态,这种颗粒形态在观察者视觉上的反应称为感光材料的颗粒性,它是一种主观的印象。对这种不均匀性的客观计量叫做颗粒度。
颗粒度是感光胶片,特别是底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它与影像质量的关系和噪声与声音质量的关系相似。因此,颗粒度被认为是光学信号传递中的噪声,也有人称之为"噪影"。颗粒大的胶片,不仅会使影像的结构粗糙损伤摄影艺术效果和降低影像质量,并且会象微弱的声音被淹没在噪声中一样,把大量的影像细部吞噬于变化无常的颗粒之中,使影像丧失质感。胶片的颗粒度对于电影画面与声音的技术质量有更为重要的影响,这是由于影片是在高倍率放大条件下观赏的,易产生粗粒的感觉;放映时,画面在不断地更迭,映现在银幕上的颗粒位置也随之不断变化。所造成的效果似布满画面上的小虫不断地在银幕上蠕动;更为严重时,表现为大小不同的黑白或彩色斑点,似沸水一样在银幕上翻腾。粗糙的颗粒会使声带在还音时,产生令人讨厌的杂音并使高频部分受到损失。
胶片颗粒度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溴化银晶体的平均尺寸,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它们在乳剂层中的分布均匀度。人们所看到的颗粒现象并非单个的银粒或单个的染料,而是溴化银在乳剂层中分布不均匀造成的。银粒比较密集处,给人以黑块的感觉;银粒比较稀疏的部分,给人以空白的感觉。
在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几种测量与表示颗粒度的方法。通用的公认比较好的方法是均方根颗粒度(RMS颗粒度)。这种方法是:将受测胶片用一系列不同曝光量均匀曝光,经显影后选取密度为1.0的样品,用测微密度计进行扫描测量,测量出1000个以上的数值后,算出所测密度的平均值,然后再算出每次测量与平均值之差,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d1,d2,...,dn为每次测得密度与平均密度的偏差值,n为测量的总次数。
一般电影胶片的RMS颗粒度在5与15之间(最低为3.5,最高不超过20),数字越小,颗粒越细。有的高感光度黑白负片的颗粒度为15(颗粒较粗);彩色正片5254和黑白正片的颗粒度为 9;Ⅱ型彩色负片的颗粒度为5。
乳剂中溴化银晶体的大小与颗粒度有直接的关系。一般地说,高感光度乳剂的颗粒要粗些,这是由于大晶体受光照射面大,显影后形成的密度也较高。显影条件对颗粒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显影液的成分、显影温度、显影γ值与密度以及加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干燥条件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颗粒度。
大多数黑白胶片的颗粒度随着密度的上升而增大,因此,曝光过度,对黑白影像的颗粒度有不良的影响。彩色胶片的颗粒度不随密度上升而加大,在高密度处其颗粒度反而有所下降。无论是黑白片或彩色片,它们的颗粒度都随显影γ值的提高而增大。
颗粒度是感光胶片,特别是底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它与影像质量的关系和噪声与声音质量的关系相似。因此,颗粒度被认为是光学信号传递中的噪声,也有人称之为"噪影"。颗粒大的胶片,不仅会使影像的结构粗糙损伤摄影艺术效果和降低影像质量,并且会象微弱的声音被淹没在噪声中一样,把大量的影像细部吞噬于变化无常的颗粒之中,使影像丧失质感。胶片的颗粒度对于电影画面与声音的技术质量有更为重要的影响,这是由于影片是在高倍率放大条件下观赏的,易产生粗粒的感觉;放映时,画面在不断地更迭,映现在银幕上的颗粒位置也随之不断变化。所造成的效果似布满画面上的小虫不断地在银幕上蠕动;更为严重时,表现为大小不同的黑白或彩色斑点,似沸水一样在银幕上翻腾。粗糙的颗粒会使声带在还音时,产生令人讨厌的杂音并使高频部分受到损失。
胶片颗粒度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溴化银晶体的平均尺寸,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它们在乳剂层中的分布均匀度。人们所看到的颗粒现象并非单个的银粒或单个的染料,而是溴化银在乳剂层中分布不均匀造成的。银粒比较密集处,给人以黑块的感觉;银粒比较稀疏的部分,给人以空白的感觉。
在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几种测量与表示颗粒度的方法。通用的公认比较好的方法是均方根颗粒度(RMS颗粒度)。这种方法是:将受测胶片用一系列不同曝光量均匀曝光,经显影后选取密度为1.0的样品,用测微密度计进行扫描测量,测量出1000个以上的数值后,算出所测密度的平均值,然后再算出每次测量与平均值之差,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d1,d2,...,dn为每次测得密度与平均密度的偏差值,n为测量的总次数。
一般电影胶片的RMS颗粒度在5与15之间(最低为3.5,最高不超过20),数字越小,颗粒越细。有的高感光度黑白负片的颗粒度为15(颗粒较粗);彩色正片5254和黑白正片的颗粒度为 9;Ⅱ型彩色负片的颗粒度为5。
乳剂中溴化银晶体的大小与颗粒度有直接的关系。一般地说,高感光度乳剂的颗粒要粗些,这是由于大晶体受光照射面大,显影后形成的密度也较高。显影条件对颗粒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显影液的成分、显影温度、显影γ值与密度以及加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干燥条件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颗粒度。
大多数黑白胶片的颗粒度随着密度的上升而增大,因此,曝光过度,对黑白影像的颗粒度有不良的影响。彩色胶片的颗粒度不随密度上升而加大,在高密度处其颗粒度反而有所下降。无论是黑白片或彩色片,它们的颗粒度都随显影γ值的提高而增大。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