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抗震条件
1)  earthquake-resistant condition
抗震条件
1.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methods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geology and boring to prospect geomorphic features, stratigraphy and structural conditions, the paper begins with the research of earthquake-geology and Quaternary geology and earthworks structure, analyses and appraises the earthquake response and earthquake-resistant conditions.
在综合利用物探、地质、钻探等方法查明工作区内地貌、地层及构造条件的基础上,从地震地质、第四纪地质及土体结构研究入手,对区内分析划出的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地震反应及抗震条件进行了分析、评价和区划,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2)  anti-vibration bar
抗震条
1.
This paper introduces assembly and inspection of anti-vibration bar between tubes in the U-bend region during the fabrication of the Steam Generator of QINSHAN-Ⅱ.
介绍了在秦山二期蒸汽发生器制造中U型区域管子间抗震条的装配和检测。
3)  Inducing earthquake condition
诱震条件
1.
The inducing earthquake conditions such as the seismicity, stress state,karst and permeability of rock in the reservoir are analyzed , and the maximum magnitude and .
采用断层强度分析法分别估算了小浪底水库蓄水前和一些断层面的抗滑稳定系数 ,对库区地震活动性、应力状态、岩溶和岩体渗透性等诱震条件进行了分析。
2.
The inducing earthquake conditions of the Qiaoqi and Zhonggang Reservoir a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t is compared with other reservoir.
根据野外实地考察 ,对硗碛、中岗水电工程水库诱发地震的诱震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 ,并与其它水库的发震条件进行对比 ,对该两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作出了初步评价 ,并对可能发震的地段、最高震级和烈度以及对工程的影响进行了估
4)  seismogenic condition
发震条件
5)  Earthquake preparation conditions
孕震条件
6)  seismic condition
地震条件
补充资料:工程结构抗震加固和修复
      在地震区往往有大量房屋、桥梁、烟囱、水塔等工程结构,由于达不到当地抗震设防的要求而需要进行震前加固;此外,在地震后的城市和乡村,许多结构虽遭到损坏但仍保留下来的,又需要进行震后修复。加固和修复都是为了使结构能够达到当地抗震设防标准。以保护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震前加固或震后修复都需要先对结构的抗震能力作出鉴定,才能进行设计。
  
  抗震加固鉴定  中国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中对要加强的各类房屋、烟囱及水塔规定了鉴定方法。其他工程结构,如桥梁等则应按有关抗震规范进行复核并确定其抗震能力。至于特别重要或较为复杂的结构,还应对其动力特性及现有抗震能力进行专门的鉴定。此外,在加固鉴定中还要注意结构构件之间(如墙与墙、墙与板等),应具有良好的连接,以防止墙体外闪或楼板坠落;梁式桥不仅支座的锚栓、销钉、防震板应具有足够的抗震强度,还要有防止落梁的措施,如梁端连接、在墩台台帽上设置挡块等。
  
  抗震修复鉴定  对于需要进行震后修复的结构,一方面要对结构震前状况进行鉴定,另一方面还要鉴定其震害程度。通过鉴定,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修补和加固措施。
  
  设计原则  工程结构的抗震加固和修复必须有正确的设计,否则有可能达不到目的甚至引起相反的后果。
  
  工程结构抗震加固设计在满足现行抗震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还要注意以下五点:①根据场地土的条件以及当地设防要求,通过加固尽可能改变结构的振动基本周期以避开场地土的振动卓越周期(见地震作用),使加固后的地震反应减小。②在可能条件下,通过加固尽可能使结构的刚度沿高度均匀分布,并使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尽可能地接近,以减少结构的扭转效应。③对难以实现上述两点的结构,应通过加固提高其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并适当提高其总体强度。④对局部构件进行必要的加固。但应注意一部分结构的加固由于其局部刚度的变化也可能引起另一部分结构的地震反应变大。⑤加固应尽可能注意建筑物的美观。
  
  工程结构震后修复设计也要注意上述几点,并且在计算结构的振动基本周期时考虑修复构件的实际刚度。
  
  加固措施  加固措施分为两种:体系加固和局部构件(墙、梁、柱等)加固。体系加固是增加新的抗震构件,如抗震墙(砌体或钢筋混凝土),钢支撑(用于框架结构等)以改变结构的振动基本周期,调整刚度沿高度和平面的分布;局部构件加固是加强现有构件本身。
  
  修复措施  修复包括修补和加固。修补是针对已有震害尽可能恢复原有功能;加固则要满足当地的抗震设防要求。在设计时,修补和加固应结合考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