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大化改新
1)  Taika-Reform
大化改新
1.
The Leap of the Cultural Formation——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Evaluation of Taika-Reform;
文化形态的飞跃——大化改新评价的新视角
2)  Taika Era Reforms
大化革新
3)  major repair renewal and reconstruction expense
大修更新改造费
4)  large chemical fertilizer revamp
大化肥改造
5)  new reformation chemistry curriculum
化学新课程改革
6)  Popularization of news
新闻大众化
补充资料: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
Taika Era Reforms

   日本的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5年,因此年为大化元年,故名。593年,圣德太子摄政后实行的推古朝改革,初步确立中央集权制和皇权中心思想,削弱了氏姓贵族奴隶主的保守势力。但改革没有触动部民制,更未摧毁氏姓贵族势力。圣德太子死后,外戚苏我氏专权,苏我虾夷、苏我入鹿父子排斥改革势力,杀死圣德太子之子山背大兄王,另立天皇。640年,圣德太子派到中国留学 30多年的高向玄理、留学僧南渊请安归国(此前僧旻已于 632年归国),他们带回隋唐的封建统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并传授给皇室贵族,为日本的封建化提供了思想基础。
    645年6月,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等人在皇极天皇接见高句丽、百济、新罗使节时,于朝中杀死苏我入鹿,其父虾夷翌日自杀。这一事件史称乙巳之变。政变后,皇极天皇退位,革新派拥立孝德天皇,以中大兄为皇太子,中臣镰足为内臣,僧旻和高向玄理为国博士(顾问),建元大化,迁都难波(今大阪)。新政府以唐代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 646年元月以诏书形式公布改新的主要内容:废止私有土地、部民,行公地公民制,皇室贵族、地方豪族的部民和屯仓、田庄,均收归国有,但保留朝廷的手工业部民,国家赐大夫以上的高官以食封(按级别所赐封户的赋课)。确定中央、地方的行政区划和组织,中央分京师和畿内(京都周围地带),地方分国、郡、里。整备军事、交通制度。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世袭制。编制户籍、计帐(规定赋役的登记),行班田收授之法,统定班给人民土地和应负租赋的数额。废旧贡纳制,实行租庸调的新税法及向皇室献纳仕丁(夫役)、采女(宫女)的制度。
   律令规定授予皇族以下贵族、官吏的位阶及相应的特权。同时,确立严格划分良贱的身分制。667年迁都近江大津(今滋贺县)。次年,中大兄即位为天智天皇,编纂了日本第一部成文法《近江令》。新政府从653年起,16年中派6次遣唐使(其中一次途中遇难),学习盛唐文化和封建生产方式,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天智天皇死后发生壬申之乱( 672),天智之弟大海人皇子杀天智子大友皇子,自立为天武天皇,同年迁都飞鸟净御原宫(在今奈良县)。天武天皇发展封建集权制,扫除旧势力,严选官吏,制定八色姓(八等氏族长的世袭尊称),固定贵族身分。689年,编订《 飞鸟净御原律令》,以防止旧氏姓贵族的复辟。
    50余年后, 藤原不比等于大宝元年(701)编成日本封建国家最完备的法典《大宝律令》,最后完成大化改新的以唐为楷模的天皇制国家的理想。大化改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