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u Weiming
杜维明
1.
Analysis on Du Weiming s "Confucianism Explanation";
析杜维明的“儒家解释学”
2.
Exponent of Contemporary Novel Confucianism——Du Weiming;
当代新儒学的倡导者——杜维明
3.
Xiong Shili in his old age views Confucia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China; Luo Guang, a scholar of Taiw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llectual circles; and the Chinese American scholar Du Weim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ity.
晚年的熊十力站在新中国的角度看待儒学 ,台湾学者罗光站在士林哲学的角度看待儒学 ,美籍华人学者杜维明站在现代性的角度看待儒学 ,分别提出儒家解释学中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2) TU Weiming
杜维明
1.
Surpassing the Mentality of the Enlightenment——Reviewing TU Weiming s Exposition on Reflecting upon the Enlightenment;
超越启蒙心态——杜维明“启蒙反思”论域述论
2.
From Meditating Enlightenment Mentality to Holping Confucianism Value in the Whole World——Inquire into the Theory of Enlightenment of Tu Weiming;
从反思启蒙心态到儒家价值的普世化期盼——杜维明启蒙观探微
3.
The Review of Tu Weiming s "the Third-stage Development Theory of Confucianism";
杜维明“儒学第三期发展论”述评
3) DU Wei-ming
杜维明
1.
On the basis of their understanding of major world civilizations, DU Wei-ming and LIU Shu-xian, current proponents of Neo-Confuc.
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杜维明、刘述先,在与世界各大文明传统做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了诸多儒学发展的新课题,拓展了儒学的论域以及走向国际学术舞台的空间,为新儒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
2.
Du Wei-ming, as one leader of the modern Confucianism, he conducted a detailed study of Confucianism.
杜维明作为新时代儒学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对儒学进行了很细致的研究。
4) Du Weimin
杜维明
1.
The Islamic Civilization in the View of New-Confucianism -From Tang Junyi to Du Weimin;
新儒家视界下的伊斯兰文明——从唐君毅到杜维明
2.
Du Weimin s theories of Dialogues between Civilizations and the thoughts about Spirituality of Nasr, an Islamic scholar with American Nationality, the thesis is to mak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about the two scholars main theories and ideological concepts on Dialog.
本文拟以杜维明先生多年来身体力行的“文明对话”论域和美籍伊斯兰学者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的文明对话中的“精神性”探讨为例,从以下六个层面进行分析比照:一、站在西方文化“马赛克”上的跨文化学者;二、反思启蒙,发掘自身传统的精神资源;三、寻求各自文明中的精神资源和超越性人文价值;四、在生态伦理层面寻求各自文明所蕴含的价值;五、文明对话中知识分子的角色和立场;六、参与主持回儒对话:促进伊斯兰与儒家文明对话实践。
6) Du Mingshi
杜明师
1.
The part about Xie Lingyun in Shipin mentioned "Du Mingshi in Qiantang" by quoting Yiyuan .
《诗品》谢灵运条引《异苑》提到“钱塘杜明师”其人 ,在现有的出版物中 ,大抵有五种意见 :①杜子恭 ;②杜炅字子恭 ;③杜 曰丙 字叔恭 ;④杜炅字子恭、杜 曰丙 字叔恭并非一人 ;⑤杜炅字子恭、杜 曰丙 字叔恭为一个人。
补充资料:杜聿明
| 杜聿明(1905~1981) 中国国民党军队将领,爱国民主人士。字光亭。陕西米脂人。1912年就读于榆林中学。1924年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曾参加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连、营、团长。1932年任第25师73旅旅长。次年参加长城抗战,升任第25师副师长。1935 年任交通 辎 重学校学员队队长, 参加筹 建装甲部队。1937 年5月任陆军装甲兵团团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率装甲部队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1938年任第 200 师师长,参加台儿庄、兰封、信阳战役。后任第五军军长,曾参加桂南战役,收复昆仑关。1941年初任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团员,参加制定中英缅防御计划草案。1942 年2月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副司令长官、代理司令长官,率第五、第六、第六十六军入缅作战。1943 年1月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1945年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抗战胜利后,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郑州前线指挥所主任。1949 年1月在淮海战役中被俘。1959年12月被特赦。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1981年5月7日在北京病逝。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