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德军三大名将分庭抗礼的——苏联二战三大名将 (1、2、3)
1 朱可夫(1896-1974),苏联元帅、苏军著名统帅。
1941年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兼总参谋划长。苏德战争期间,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和代表、战时最高副统帅、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方面军司令、方向总司令,多次参与制定战略计划,指挥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白俄罗斯、柏林等一系列重要战役,曾代表苏军接受德军投降。战后,他担任驻德苏军总司令和德国苏占区最高行政长官,1946年,朱可夫回国任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和陆军总司令,后又被调到敖德萨军区任司令员。他性格倔强、豁达又喜欢自夸,处世作风大胆果断,工作方式独特并富有创造性。斯大林逝世后,他又于1953年3月出任苏军国防部第一副部长,两年后出任国防部长。1957年10月,又因政治上的原因被免除党内外一切职务,并于1958年3月被迫退休。历史是不容歪曲的,人民不会忘记为保卫他们的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1966年朱可夫终于得以恢复名誉。1974年朱可夫病逝。四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获列宁勋章6枚。著有回忆录《回忆与思考》。
实事求是,多谋善断,指挥若定,堪称“奇才”。他作风果断,具有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善于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集中大量兵力,擅长使用坦克兵团,穿插迂回,分割合围。他善于运用丰富的实践经验训练军队,具有组织指挥大军团作战的卓越才干。他所组织指挥的重大战役,较好地体现了前苏联的军事学术原则。
主要参加指挥的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突破列宁格勒封锁、库尔斯克战役、第聂伯会战和柏林战役等。
2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konstantin konstantinovich rokossovsky,1896—1968),苏联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
罗科索夫斯基1896年12月9日出生于大卢基市。1914年加入沙俄军队服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后,加入赤卫军,1919年加入苏联共产党。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在骑兵部队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先后进入骑兵指挥人员进修班、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首长进修班深造。1930年任苏联第7骑兵师师长,后改任苏联第15骑兵师师长。1936年,任苏联第5骑兵军军长。1940年,任苏联第9机械化军军长。
1941年7月,任苏联西方方面军所属的苏联第16集团军司令。1942年7月,任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1942年9月,任苏联顿河方面军司令,带领方面军与保卢斯的德国第6集团军展开激战。1943年2月,因苏联顿河方面军改编为苏联中央方面军,遂改任苏联中央方面军司令。1943年10月,任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1944年2月,任苏联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苏联元帅军衔。1944年11月,任苏联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1945年6月22日,奉命主持莫斯科胜利阅兵式。组织指挥(或参与组织指挥)的重大战役主要包括:斯摩棱斯克交战,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会战,白俄罗斯战役,东普鲁士战役,东波美拉尼亚战役,柏林战役等。1944年,获得苏联元帅军衔。
战后,1945—1949年任北部军队集群总司令,1949—1956年应波兰政府邀请并经苏联政府同意而出任波兰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后来则担任过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兼总监察长、国防部总总监组总监等职。
1968年8月3日,在莫斯科逝世。曾获得7枚列宁勋章,1枚“胜利”最高军功勋章和其他各类勋章多枚。著作有《军人的天职》。
罗科索夫斯基是属于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