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动态人格
1)  dynamic personality
动态人格
2)  dynamics of personality
人格的动态性
3)  ecology personality
生态人格
1.
The solution ecology crisis basic outlet li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ecology personality.
生态人格是道德人格的一种新型要求,是环境道德素养内化为人的道德良知后形成的一种道德人格样态,是一个人对待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生活方式所持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确定的态度和立场。
4)  personality with five kinds of constitutions
五态人格
5)  abnormal personality
病态人格
1.
Karl Marx had described what the behaviors and symptoms the people with abnormal personality had on physical、mental、moral and aesthetic, and further point out that the people with normal personality should be the individuals of free and full development.
马克思揭示了病态人格在生理、心理、道德和审美方面的表现,指出健康人格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人。
2.
A Display of the Tragedy about abnormal personality "The Brutal Marriage" introduces a modem western psychoanalysis theory into literary creation.
法国作家扬·盖菲雷克的《野蛮的婚礼》把西方当代的著名精神分析学理论引入文学创作中,对作品主人公的“无意识”,“俄底普斯恋母情结”,“梦”以及病态心理进行心理学分析,用艺术形象诠释了西方精神分析理论,也展示了一幕病态人格悲剧。
6)  ecological personality
生态人格
1.
The content of Juveniles ecological personality mainly includes ecological cognition,ecological ethics values,ecological aesthetic feeling,ecological responsibility and ecological rational behavior habit and ecological morals practice spirit,etc.
生态人格的塑造和培育,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道德人格的系统塑造和教育之中,丰富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
2.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ppeals for ecological personality while eco-ethics and bio-ethics resort to moral education to nurture ecological spirit.
生态文明建设呼唤生态人格,生态精神培育也是生态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对道德教育提出的挑战。
补充资料:《人格的模式和成长》
      G.奥尔波特著。纽约霍尔特、莱因哈特和温斯顿出版社1961年出版。本书是作者关于人格心理学的代表作。1937年,奥尔波特出版了《人格:一种心理学解释》一书;可以说是本书的初版。本书除前言外,分为5编,共22章。第1编讲心理学与个体性,阐述人格、性格和气质的区别和关系,并对人格心理学作了简要的历史回顾;第2编讲人格的发展;第3编讲人格的结构;第4编讲人格的评量。最后一编对如何理解人格进行较高层次的理论分析,评论各个学派的人格观,并阐述了作者关于人格理论的人本主义倾向。在本书中,作者仍保持了两个基本指导思想:①强调人格的复杂性,承认它是由遗传的、气质的、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合成的;②在承认一般规律研究法的同时,特别重视个别规律研究法的价值。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关于人格的著名定义,即"人格是个体内那些决定个人特有的行为与思想的心身系统的动态结构"。他认为这个定义是当代有关人格定义的"合成"。这个定义的基本点在于把人格当作一种动态的(即由动机发动的)、生长着的系统。以这个定义为基础,作者又发展了著名的功能自律原理。功能自律指的是"任何一种习得的动机系统,其中所包含的紧张与这一习得系统所赖以形成的先行的紧张不是同一种紧张"。作者进而分析两种水平的功能自律:一种是持续性的,一种是自我统一的。前者是以生理变化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后者涉及一种高级过程,如兴趣、态度和生活方式等。当这种动机系统与认知过程相融合时,个人便形成了一种认知方式。本书还主张特质是描述人格最有效的概念。所谓特质是指"一种神经心理结构,具有使多种刺激在功能上一致的能力,有引起并导致同等形式(含义一贯)的适应行为和表情行为的能力"。作者把特质区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并特别强调人格心理学家应集中研究个人特质。他又把个人特质区分为基本特质、核心特质和次要特质。它们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依次递减。作者还把动机的功能自律原理与特质理论联系起来,认为特质是一种类型的刺激情境所唤起的功能上自律的反应倾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