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献给爱米莉的玫瑰
1)  A Rose for Emily
献给爱米莉的玫瑰
1.
Generative Mechanism for Making Sense of Time: Narrative Time in A Rose for Emily;
时间意义的生成机制——《献给爱米莉的玫瑰》的叙事时间
2.
A Beautiful “Rose” in William Faulkner s Literature——briefly on “A Rose for Emily”;
福克纳文学作品中一朵魅力永存的“玫瑰”——解读《献给爱米莉的玫瑰》(英文)
2)  A Rose for Emily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
1.
Theme and Style: A Comparative Interpretation of A Rose for Emily and Death in the Wood;
死亡主题与平实风格——《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与《林中之死》比较解读
2.
An Interpretation of "A Rose for Emi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 Iconicity;
从语言象似性角度解读《献给艾米莉的玫瑰》
3.
The Tragic Seapegoat in ”A Rose for Emily”;
可悲的“替罪羊”——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艾米莉
3)  A Rose for Emily
《献给埃米莉的玫瑰花》
1.
Juxtaposition in A Rose for Emily;
《献给埃米莉的玫瑰花》中的并置
4)  Reception Aesthetics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
1.
Amily s Doomed Tragedy——A Analysis of Faulkner s A Rose For Emi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艾米莉逃不脱的悲剧命运——福克纳《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接受美学分析
5)  A Rose for Emily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
1.
On the Cre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A Rose for Emily;
解读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创作特色
2.
Use of Symbolism in William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象征手法在威廉·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运用
3.
A New Critical Reading of A Rose for Emily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之新批评解读
6)  "A Rose for Emily"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
补充资料: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一、作者简介

威廉·福克纳(1897—1962),美国二十世纪重要的小说家、“南方文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整个西方最有影响的现代派小说家之一。福克纳出生在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城,祖上原是庄园主,但到他父亲手里已败落为小店主。福克纳念完十年级时,正遇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参加了加拿大皇家空军,大战结束后又回到了密西西比州,上了一年大学,终因生计问题而辍学。

二十年代初,福克纳开始业余创作,他的第一部作品是诗集《大理石的农牧神》(1924),他的第一部小说是《士兵的报酬》(1926) 自从1929年出版了长篇小说《沙多至斯》之后,福克纳开始成为职业作家,先后创作了一系列具有美国南方风格和气息、反映南方生活的小说:《喧嚣与愤怒》(1929)、《当我弥留之际》(1930)、《八月之光》(1932)、《押沙龙!押沙龙》(1936)、《村子》(1940)、《坟墓的闯入者 》(1948)、《小镇》(1957)、《大庄》(1959)等。福克纳的最后一部小说是在逝世前夕出版的《掠夺者》(1962),他的唯一的剧本是《修大安魂曲》(1951)。

从三十年代开始,福克纳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意识地形成一个以南方家乡为背景、以几个家族的兴亡历史为主线的小说体系,这就是美国著名批评家马尔科姆。考莱1946年在编选出版《袖珍本福克纳文集》时所提出来的“约克纳帕塌法世系”。通过以约克纳帕塌法县作为地理背景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的描绘,反映出自从南北战争以来美国南方社会的广阔的生活场景,由此来表达福克纳对历史、人类、生活、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的观点:这就是“约克纳帕塌法世系”的实质所在。

福克纳是一位思想复杂的作家,他在作品中揭露了美国南方深刻的社会矛盾,谴责奴隶制度的残余势力,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境遇;但也往往充满着对生活失望后的变态心理和精神恐怖症的描写。他无意忠实地再现生活,大量羼入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 等因素,还以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为依据,采用“意识流”的创作手法,企图通过时序的颠倒、叙述角度的变动和对人物潜在意识活动的推测等来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这些非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后来的美国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由于福克纳的创作,使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学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南方文学”派,与海明威不一样,他所代表的不是“一代人”而是“一个区域的人”。

1949年,福克纳由于“对当代美国小说作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1955年他还获得过美国普利策奖金。

二、作品介绍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在这个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笔下美国南方贵族阶级日趋没落的衰亡历史。作品充满了荒 诞、怪异的气氛,使人仿佛进入了一个恐怖、疑惑的迷宫,随着作者对令人不可捉摸的小说主人公行动和内心世界的揭示,渐渐地得到一点思维的线索,到最后情节急转直下,人物的形象才豁然明朗。从这一点上来说,小说作为“约克纳帕塌法世系”的组成部分,正体现了福克纳的创作思想和格调。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