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ersonality drive

人格动力论
2) personality motives

人格动力
1.
By analyzing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ir liberal-democr atic qualities, their social roles and their personality motives, the paper has shown th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from which they understand and pursue liberalis m.
本文考察和评述了台湾两代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言人──殷海光和李敖之间的师生关系,并通过分析他们在自由民主气质上存在的差异以及在所担任的社会角色、人格动力上的差异,展现了他们对自由主义的理解和追求上的不同向度。
3) personality dynamics

人格动力学
4) Notion of Com

真理人格合力论
5) On the Personality of Virtue

论德性的人格力
6) lattice dynamics theory

晶格动力学理论
补充资料:动力论与运动论
古典物理学中机械论的两种观点。动力论以I.牛顿和他的学生S.克拉克为代表,运动论以R.笛卡尔和G.W.莱布尼茨为代表。二者在把自然界的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上是一致的,但在机械论的体系中,在究竟是用力还是用运动解释自然现象的问题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对立。
动力论认为,力是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一切自然现象都要用力说明。按牛顿的话说,自然哲学的任务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现象"。随着牛顿力学在自然科学中地位的加强,对自然现象的动力学解释还受到更严格的限制,即在自然界中发生作用的力只能是万有引力,其大小依赖于物体之间的距离。
运动论认为,更加基本的不是力,而是运动,用笛卡尔的话说,"物质中的多样性全都是依靠物质各个部分的运动的"。德国物理学家G.R.基尔霍夫继承和发挥了笛卡尔的观点;更加激进的运动论者H.R.赫兹则企图从力学的体系中把力清除出去,他提出了一个纯粹的运动学方程,并用质量与运动的关系取代力。
动力论与运动论的对立在物质的相互作用方式上,派生出超距作用与接触作用观点的对立,并且在物质的原始结构上,派生出间断性与连续性观点的对立。在这些问题上,动力论者同时支持超距作用和间断性的观点,运动论者也同时支持接触作用和连续性的观点。但是随着现代物理学的诞生和整个机械观衰落,这两种观点逐渐被扬弃了。
动力论认为,力是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一切自然现象都要用力说明。按牛顿的话说,自然哲学的任务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现象"。随着牛顿力学在自然科学中地位的加强,对自然现象的动力学解释还受到更严格的限制,即在自然界中发生作用的力只能是万有引力,其大小依赖于物体之间的距离。
运动论认为,更加基本的不是力,而是运动,用笛卡尔的话说,"物质中的多样性全都是依靠物质各个部分的运动的"。德国物理学家G.R.基尔霍夫继承和发挥了笛卡尔的观点;更加激进的运动论者H.R.赫兹则企图从力学的体系中把力清除出去,他提出了一个纯粹的运动学方程,并用质量与运动的关系取代力。
动力论与运动论的对立在物质的相互作用方式上,派生出超距作用与接触作用观点的对立,并且在物质的原始结构上,派生出间断性与连续性观点的对立。在这些问题上,动力论者同时支持超距作用和间断性的观点,运动论者也同时支持接触作用和连续性的观点。但是随着现代物理学的诞生和整个机械观衰落,这两种观点逐渐被扬弃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