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涂山窑
1)  Tushan kiln
涂山窑
1.
The Jiangyuan kiln site,dated from the lat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o the early Yuan dyna- sty,is an important example of the Tushan kiln family in Chongqing.
酱园窑址是重庆涂山窑系的一处重要窑场,文化遗存丰富,窑炉密集,时代为北宋末至元初。
2)  Xishanyao Formation
西山窑组
1.
Characteristics of unconformity between the Xishanyao Formation and Toutunhe Formation of Middle Jurassic in Junggar Basin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准噶尔盆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与头屯河组间不整合面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2.
Stress field and fracture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ervoir of Xishanyao formation in wellblock Cai 9 in Cainan oil field;
彩南油田彩9井区西山窑组油藏应力场及裂缝分布特征
3.
Geological Estimation of Denuded Strata Comeback of Xishanyao Formation in Junggar Basin;
地质学方法估算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剥蚀厚度
3)  Xishanyao
西山窑
1.
Study on Unstability Mechanism of Xishanyao and Badaowan Coal Seam Wellbore in Tuba Basin;
吐哈盆地西山窑八道湾煤层井壁不稳定机理探讨
4)  Tangshan kiln
唐山窑
5)  Shanxi kiln
山西窑口
6)  Tushan
涂山
1.
It is Not the Same Tushan Where Yu Married and Yu Called a Meeting of All the Chieftains;
禹娶之涂山与禹合诸侯之涂山非是一地
2.
Wangyoufang type in eastern Henan and northwestern Anhui has the close relation with Tushan clan of Huai Yi.
由中原龙山文化王湾类型发展而成的二里头文化二里头类型是夏文化 ,而分布在豫东皖西北的王油坊类型和属于淮夷的涂山氏文化遗存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补充资料:涂山禹王宫

涂山禹王宫(安徽蚌埠市)

涂 山 , 亦 名 当 涂 山 , 俗 称 东 山 , 为 古 涂 山 国 所 在 地 , 也 是 大 禹 娶 妻 及 第 一 次 大 会 诸 侯 的 地 方 。 其 山 位 于 安 徽 省 蚌 埠 市 西 郊 , 淮 河 东 岸 , 与 荆 山 隔 河 相 峙 。 最 高 峰 凤 凰 顶 , 海 拔 3 3 8 . 7 米 。 禹 王 宫 就 建 于 涂 山 绝 顶 之 上 。

禹 王 宫 , 俗 称 禹 庙 , 或 题 为 「 有 夏 皇 祖 之 庙 」 。 它 始 建 于 汉 高 祖 十 二 年 ( 公 元 前 1 9 5 年 ) 。 相 传 汉 高 祖 刘 邦 统 军 镇 压 英 布 , 路 经 涂 山 , 游 览 了 大 禹 遗 迹 , 为 使 后 人 永 远 怀 念 大 禹 治 水 之 功 , 于 是 下 令 在 涂 山 之 巅 建 造 禹 庙 。 唐 代 时 , 禹 王 宫 就 已 有 道 士 居 住 。 据 载 , 武 则 天 天 授 三 年 ( 6 9 2 年 ) , 有 一 位 李 慎 羽 道 长 , 从 长 安 引 进 石 榴 种 植 于 当 地 。 明 代 对 禹 王 宫 进 行 了 两 次 大 规 模 的 扩 建 。 清 乾 隆 年 间 又 进 行 了 两 次 大 的 维 修 。 后 因 历 史 沧 桑 , 殿 宇 大 都 已 倾 圮 。 近 年 来 , 当 地 政 府 拨 款 维 修 禹 王 宫 , 先 后 修 复 了 部 分 屋 舍 和 围 墙 , 恢 复 了 部 分 匾 联 诗 刻 绘 画 , 并 将 其 列 入 安 徽 省 重 点 宫 观 和 重 点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

禹 王 宫 现 占 地 3 4 0 0 多 平 方 米 , 坐 北 朝 南 , 建 筑 按 八 卦 方 位 排 列 , 共 有 五 进 。 第 一 进 九 间 房 屋 , 中 五 间 等 高 , 覆 以 黄 色 琉 璃 瓦 屋 面 ; 山 门 为 三 间 , 两 边 有 客 房 。 第 二 进 为 崇 德 院 , 有 拜 厅 三 间 , 旧 时 为 官 吏 朝 觐 禹 王 , 置 祭 祀 物 品 及 休 息 的 地 方 。 原 厅 内 挂 有 苏 辙 、 岳 飞 、 黄 庭 坚 等 人 的 诗 画 , 今 已 不 存 , 惟 东 西 墙 壁 嵌 有 数 通 碑 记 。 东 侧 清 静 道 院 内 有 三 官 殿 一 座 。 殿 前 原 有 钟 鼓 楼 各 一 幢 , 已 毁 。 西 侧 纯 阳 道 院 内 有 吕 祖 殿 一 座 , 殿 内 原 有 明 代 木 雕 吕 洞 宾 像 , 今 已 不 存 。 殿 北 东 壁 间 嵌 有 苏 轼 书 《 涂 山 诗 》 石 刻 。 第 三 进 是 禹 王 殿 , 为 歇 山 顶 式 建 筑 , 屋 面 原 为 绿 色 琉 璃 瓦 , 今 覆 以 青 瓦 。 殿 内 正 中 奉 祀 禹 王 像 , 皋 陶 、 伯 益 配 祀 左 右 。 殿 内 还 悬 有 木 刻 诗 画 数 轴 及 楹 联 多 幅 。 殿 前 东 侧 有 明 万 历 二 十 四 年 ( 1 5 9 6 年 ) 所 建 香 亭 一 座 , 西 侧 有 清 乾 隆 二 十 九 年 ( 1 7 6 4 年 ) 重 修 庙 碑 一 通 。 大 殿 东 侧 原 建 有 慈 航 殿 , 今 已 不 存 。 西 侧 为 长 春 道 院 , 建 有 邱 祖 殿 。 院 西 侧 原 建 有 苍 龙 阁 , 为 两 层 木 架 结 构 , 上 层 为 藏 经 楼 和 历 代 禹 王 宫 住 持 居 室 , 下 层 为 历 代 文 人 墨 客 下 榻 之 处 。 阁 前 现 有 一 株 垂 乳 银 杏 , 雌 雄 同 株 , 生 机 盎 然 , 结 果 无 核 , 堪 称 一 绝 。 第 四 进 为 启 母 殿 , 奉 祀 禹 之 妻 启 之 母 ━ ━ 涂 山 氏 。 已 毁 于 清 末 。 殿 前 有 两 棵 古 银 杏 树 , 树 内 又 生 出 楮 树 , 其 枝 丫 盘 蜒 如 龙 , 宋 代 文 学 家 黄 庭 坚 赞 为 「 老 树 参 天 欲 化 龙 」 。 第 五 进 为 上 下 两 层 的 殿 堂 , 上 层 为 玉 皇 殿 , 下 层 为 玄 武 殿 。 殿 西 侧 原 有 碧 霞 元 君 殿 , 已 毁 于 地 震 , 今 残 垣 断 壁 尚 存 。

涂 山 气 候 宜 人 , 山 中 怪 石 嶙 峋 , 清 静 幽 雅 , 古 迹 名 泉 , 分 布 其 间 。 历 代 有 诸 多 文 人 墨 客 来 此 观 光 揽 胜 , 如 三 国 时 的 曹 操 父 子 、 唐 时 的 柳 宗 元 、 宋 代 的 欧 阳 修 、 苏 轼 、 黄 庭 坚 、 朱 熹 等 , 他 们 留 下 了 众 多 赞 美 涂 山 和 歌 咏 大 禹 功 德 的 壮 丽 篇 章 , 为 涂 山 增 色 不 少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