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健身气功·五禽戏
1)  the healthy body qigong wuqinxi
健身气功·五禽戏
1.
Analyze beauty of "the healthy body qigong wuqinxi";
探析“健身气功·五禽戏”的美
2)  building up body qigong·Wuqinxi
健身气功.五禽戏
3)  Health Qigong
健身气功
1.
Bodybuilding culture with Lingnan characteristics——Present condition of Health Qigong development in Guangzhou;
岭南特色健身文化个案研究——广州市健身气功开展状况
2.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Health Qigong Ba Duan Jin;
健身气功·八段锦健心功效实验探讨
3.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Qigong of the Old in the Urban Community;
浅析健身气功在城市社区老年群体中的推广
4)  Fitness qigong
健身气功
1.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Research Situation on Fitness Qigong in the Recent Twenty Years in China;
对我国近20年健身气功科研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
Elaborate relation between fitness qigong and artistic
健身气功与文艺关系之研究
3.
Establishment and value of fitness Qigong's new methods
健身气功新功法的创编及其价值分析
5)  Wuqinxi
五禽戏
1.
Compilation of New Wuqinxi Style and Its Experimental Effect;
五禽戏新功法的编创及实验效果
2.
This paper is inspired by Huatuo s Wuqinxi.
从古代典籍关于身体审美意识对华佗创编五禽戏的启示为切入点,以健身气功。
3.
Four kinds of fitness Qigong such as Wuqinxi, Yijinjing, Liuzijue, Baduanjin were born.
国家在世纪之初,编创了五禽戏、易筋经、六字诀、八段锦四种健身气功。
6)  five-animal exercises
五禽戏
1.
The purpose of our study is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five-animal exercises on patients with dyslipidemia.
五禽戏对血脂异常患者的干预作用。
补充资料:气功五禽戏

五禽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远古时代。据史料记载,当时中原大地江河泛滥,湿气弥漫,不少人患了于关节不利的“重”之症,为此,“乃制为舞”,“以利导之”。具有“利导”作用的“舞”,正是远古中华气功导引的一种萌芽。《吕氏春秋.古乐篇》也有类似记载。这种“舞”与模仿飞禽走兽动作、神态有关,我们可以在考古文物和历代文献中找到其依据。《庄子》说:“吹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伸),为寿而已矣。”其中,“熊经鸟伸”,就是对古代养生之士模仿动物姿势习练气功的生动而形象的描绘。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44幅帛书《导引图》中也有不少模仿动物的姿势,如“龙登”“鹞背”“熊经”,有的图虽然注文残缺,但仍可看出模仿猴、猫、犬、鹤、燕以及虎豹扑食等形状。
  对华佗编创五禽戏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晋时陈寿的《三国志.华佗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南北朝时范晔在《后汉书.华佗传》中的记载与此基本相同,只是对个别文字略作修饰,全段并没有太大出入。这些史书证明了华佗编创五禽戏确有其事,遗憾的是仅有以上文字,未及其他,动作更无从引证。
  从现有文献资料看,南北朝时名医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最早用文字描述了五禽戏的具体动作。由于南北朝距东汉末年不过300年,因此,可以认为该套五禽戏动作可能比较接近华佗创编的五禽戏,但是习练起来动作难度较大。此后,明代周履靖的《夷门广牍.赤凤髓》、清代曹无极的《万寿仙书.导引篇》和席锡蕃的《五禽舞功法图说》等著作中,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比较详细地描述了五禽戏的习练方法。这些五禽戏功法与《养性延命录》所载有较大出入,“五禽”动作均为单式,排序也变为“虎、熊、鹿、猿、鸟”。但其文字说明不仅描述了“五禽”的动作,而且还有神态的要求,并结合了气血的运行。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五禽戏发展至今,已形成不少流派,每个流派都有着各不相同的风格和特点,有些甚至冠以华佗之名。总的来看,他们都是根据“五禽”动作,结合自身练功体验所编的“仿生式”导引法,以活动筋骨、疏通气血、防病治病、健身延年为目的。其中,有偏重肢体运动,模仿“五禽”动作,意在健身强体的,为外功型,即通常所说的五禽戏;有仿效“五禽”神态,以内气运行为主,重视意念锻炼的,为内功型,如五禽气功图;有以刚为主,通过拍打、按摩来治疗疾病,甚至被用于散手技击、自卫御敌的,如五禽拳、五禽散手等;还有以柔劲为主,讲究动作姿势优美矫健,以舞蹈形式出现的,如五禽舞、五禽舞功法图说等。
  “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动作编排按照《三国志.华佗传》的记载,顺序为虎、鹿、熊、猿、鸟;动作简便易学,数量沿用了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的描述,为10个动作,每戏2动,并在功法的开始和结束增加了起势调息和引气归元,体现了形、意、气的合一,符合习练者特别是中老年人运动的规律;动作素材来源于传统,在古代文献的基础上,汲取精华,加以提炼、改进;动作设计考虑与形体美学、现代人体运动学有机结合,体现时代特征和科学健身理念;功法符合中医基础理论、五禽的秉性特点,配合中医脏腑、经络学说,既有整体的健身作用,又有每一戏的特定功效;动作仿效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力求蕴含“五禽”的神韵,形神兼备,意气相随,内外合一。

五禽戏基本内容和修炼方法:

(一)《养性延命录》“五禽戏”
  (1)虎戏:“虎戏者,四肢距(据)地,前三掷,却三掷,长引腰,侧脚,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即:手足着地,身躯前纵后退3次,然后引腰、昂头,如虎行步,前进、后退7步。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