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unctuated equilibria

间断平衡
1.
Through the metaphoric methodology from punctuated equilibria theory,this paper has study the path dependence of technology,the impact of radical innovation and the effect of macro-environments as the causations,which.
通过间断平衡理论的生物学隐喻研究方法,从技术路径依赖、重大技术突破的联动效应和宏观环境的积极作用角度阐述了技术创新集群性和周期性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理论解释力和说服力,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思路和视角。
2) punctuated equilibrium theory

间断平衡理论
1.
After a review of the stage-models, the paper provides a new framework based on the punctuated equilibrium theory to model the acceptanc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organizations.
在对组织信息系统接受的阶段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从组织变革的视角考察组织复杂信息技术接受这一非线性过程,提出了一个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组织信息系统接受分析框架。
3) avalanches-punctuated equilibrium

崩塌-间断平衡
1.
The onset and development of fracture system has a cascade of avalanches-punctuated equilibrium hierarchic fractal structure.
为了解大吉山钨矿控矿断裂系统发展演化的复杂性,对采自江西省全南县大吉山钨矿不同深度的样品进行岩石声发射实验,表明岩石声发射事件序列特征明显,一般经历发生、平静和突发3个过程;矿区断裂系统的发生与发展演化具有崩塌-间断平衡的分形谱系结构,是极不连续的,其断裂过程的能量释放也是不连续的,随深度增加而变小,反映成矿作用发展过程。
4) balanced truncation

平衡截断
1.
Model reduction using balanced truncation

应用平衡截断的模型降阶
2.
The principle and algorithm of balanced truncation method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研究了平衡截断方法在多输入 /多输出气动伺服弹性系统模型降阶中的应用。
3.
Balanced truncation method is useful for model reduction.

平衡截断(Balanced Truncation)是一种有效的模型简化(Model Reduction)方法,它的优点是简化模型有一个误差上限,使简化模型的性能得到保证。
5) Equilibrium judgment

平衡判断
6) balance truncation

平衡截断
1.
It combines the model match problem and high-order model balance truncation reduction problem together.
针对当前复杂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多变量、高阶次、强耦合,把H∞控制中的模型匹配问题与高阶系统平衡截断降阶方法相结合,提出了鲁棒降阶控制方法。
2.
It combines the H∞ model match problem and high-order model balance truncation reduction problem together.
针对大量物理对象的高阶模型,将H∞控制中的模型匹配问题与高阶系统平衡截断降阶方法相结合,提出了鲁棒降阶控制方法。
补充资料:间断平衡论
间断平衡论 punctuated equilibrium 认为进化过程是突变与渐变交替出现的一种生物进化学说。1972年由美国古生物学家N. 埃尔德雷奇和 S.J.古尔德提出后,在欧美流传颇广。它与传统的进化论区别有三:① 传统学说强调进化是物种在自然选择下的渐进演变过程,在时间(纵向)性状演变(横向)坐标上呈斜线的形式;间断平衡论则认为进化是突变与渐变的结合。强调大多数物种的形成是在地质上可忽略不计的短时间内完成的,这个迅速的过程叫种形成。物种形成后,在选择作用下发生的十分缓慢的变异,叫线系渐变。② 传统进化论认为进化量(即生物种系在一段时间内的性状演变总量)是渐进变异逐渐积累的总和,线系渐变是进化的主流;间断平衡论则认为虽然渐变也可造成变异,并积累形成新种,但其在总变异量中所占份额很小,种形成才是进化的主流。③间断平衡论强调变异的随机性和地理隔离对种形成的必要性。它认为形成新种的原料是个体突变,突变是无定向的。只要对适应无害(中性) ,就可能闯过自然选择这一关而有可能形成新种。它又强调大多数新种是从父种地理分区边缘上被隔离的孤立小种群中形成的,因为在这孤立种群中产生的突变,不致因基因交流而失去特性,其中多数虽被淘汰,少数仍能被选择保留下来而形成新种。 基因突变学说和常见的地理隔绝导致迅速成种的现象成为间断平衡论的主要依据。只要是处在关键性个体发育途径上的基因,一个基因的一个突变即足以造成新种。因此,有的遗传学家认为新种是可以在几个生殖世代中形成的。 至于隔离而迅速成种,甚至成属的例子如 2~3万 年前,美国西部的河湖中广泛分布着一种鳉鱼。现在这里只有互相隔绝的残余小湖及泉。在加州死谷区的几个孤立池、泉中分别发现了4个不同种,显然是在这段时间中由原来种形成的。特别是产于某温泉中的一个种——魔鬼泉鳉鱼,其性状演变几乎已经达到可建立新属的程度。换言之,新属可以在2~3万年的短时间形成。 但现代综合进化论持有不同的看法 。例如已知南方古猿(约生活在400万年前)的脑量为400毫升,直立人( 约生活在50万年前)的脑量为900毫升,现代人的脑量为1400毫升。按间断平衡论观点 ,人类起源中脑的发展是由骤变实现的,彼此之间没有中间类型。但现代综合进化论认为,这种现象亦可用渐变论的观点来解释。因为从南方古猿到直立人,脑量平均增大了500毫升,其间经过了350万年 ,以20年为一代计算,共经历了3500000/20 = 175000代,每代的脑量只增加了500/175000 = 0.003 毫升。这是微乎其微的变化,一般是觉察不到的。这就是渐变。这种争论仍在继续中。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