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甲午战争前后
1)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甲午战争前后
1.
On the donations for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甲午战争前后捐纳舆论的宏观情势
2)  Pre-Sino-Japan-War on the Yellow Sea
甲午战争前
3)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甲午战争
1.
The Significance of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on Japanese Ideology History in Modern Times;
甲午战争的日本近代思想史意义
2.
An Initial Discussion on External Military Debt of the Qing Dynasty Government During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甲午战争清政府的军事外债问题初探
3.
The Casualties of Both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Countries in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Comparative and Analysis;
甲午战争中日伤亡比较分析
4)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
甲午战争
1.
Review on Function of Chinese Telegraph Office in the Time of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
试论甲午战争时期中国电报局的作用
2.
Reviewing the Function of Chinese Telegraph Office in the Time of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
甲午战争时期中国电报局的作用
5)  Sino-Japanese War
甲午战争
1.
Different Paths of Traditional Handicraft Evolution in China after the Sino-Japanese War;
甲午战争后中国传统手工业演化的不同路径
2.
Lv Hai-huan actively took part in some national defence activities in the Sino-Japanese War , Russo-Japanese War and British-Tibetan War.
吕海寰曾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英军侵藏等关键时刻,积极参与有关国防的各种活动,针对时局世变与各种具体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客观见解和切实可行的办法,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3.
He demonstrated great national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spirit during the Sino-French War ,the Sino-Japanese War and the Reform Movement .
在其 4 3年的仕宦生涯中 ,为维护满清封建统治做出了不小贡献 ,尤其是在对待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变法维新运动上 ,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革新富国的精神。
6)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甲午战争
1.
The Socio-Cultural Contexts and Fiction Transl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甲午战争前后的社会文化语境与小说翻译
2.
Set up an Correct Honor or Disgrace View in The War——Comment about Four Navy General Commit Suicide in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树立正确的战争荣辱观——论甲午战争中四位海军将领自杀
3.
The Reasons and the Lessons: China s Failure in 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1895;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补充资料: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在威海、在山东、在中国博物馆界,一颗新星正冉冉升起。它,就是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它是威海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的专门保护管理机构,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民为该馆亲题馆名。

威海刘公岛,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和缩影。100多年前,这里曾是清朝北洋海军的基地,也是中日甲午战争的主战场,还曾蒙受英租殖民统治的耻辱。岛上建有北洋海军提督署,丁汝昌寓所、水师学堂、水师养病院、铁码头、电报局、电灯台、船坞、炮台等一系列海军军事与基地保障设施,成为亚洲一流的军港,北洋海军实力居亚洲之冠,世界排名第四。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将士浴血抗敌、为国捐躯,谱写出悲壮的爱国主义篇章。之后,刘公岛又沦为英租殖民地。为此,1988年,国务院公布"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是以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为主题内容的纪念遗址性博物馆,馆址所在的北洋海军提督署,是目前国内唯一保存完好的高级军事衙门。该馆开放参观的文物景点有:北洋海军提督署、龙王庙与戏楼、丁汝昌寓所、北洋海军将士纪念馆、黄岛炮台兵器馆、旗顶山炮台、东泓炮台等,总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形成了集文物古迹精华与海岛自然风光于一线的游览格局。

馆内以历史文物、图片资料及沙盘、模型、塑像、影视等手段,系列展示了北洋海军与甲午战争的历史过程,北洋海军将士捍疆卫国、勇于牺牲的爱国壮举。馆内收藏展示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济远"舰前双主炮、"济远"铁锚、英国皇家海军训练用鱼雷等海底出水巨型文物,北洋海军将士委任状、望远镜、指南针、怀表等珍稀遗物,使观者重温历史,睹物思人,炮台上复制的甲午战争时期克虏伯大炮,外观逼真,功能齐备,可以操纵演练,再现北洋海军辉煌历史,增进国防海防知识。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宗旨,以振奋民族精神为已任,一贯坚持"社会效益至上"的办馆原则,不断开拓丰富爱国主义教育、海洋观海防观教育的广度和深度,社会宣教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15年间,共有1000多万国内外观众,6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政要、友好团体来馆参观,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表彰和荣誉称号。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的发展目标是:在2015年,把该馆建成国内外北洋海军、甲午战争的文物史料收藏中心,建成有关北洋海军、甲午战争和近代海防的学术研究中心,建成爱国主义、海洋观、海防观教育的中心,建成国内外著名的参观游览胜地。

该馆被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国家六部委,中宣部分别命名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