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罗可可艺术风格
1)  rococo decorative style
罗可可艺术风格
2)  Rococo [英][rə'kəʊkəʊ]  [美][rə'koko]
罗可可艺术
1.
Discussion on the Influences of Chinese Arts over French Rococo
中国艺术对罗可可艺术的影响
3)  Polo style
波罗艺术风格
1.
One was the Indian-Nepal style originated in east India and spread to Central-Tibetan via Nepal; the other style formed in the west area of Tibet that was influenced by the Central-Asian art, so was called Central-Asia and Polo style.
11~13世纪卫藏与波罗艺术有关的佛教艺术明显存在两种风格:一是波罗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受到东印度波罗王朝佛教艺术的影响,可能在"前弘期"就已经存在,并且于"后弘期"初期再次进入卫藏,传入的路线也许不只一条,这种艺术风格一直延续到13世纪初期;另一种艺术风格形成于卫藏地区,主要受到西域、中亚佛教艺术的影响,被称为中亚——波罗风格,是通过于阗的艺术家或者是在来自中亚的艺术家的参与下完成的,在其传入卫藏的过程中西藏西部地区曾经起到过重要的中转作用。
4)  Rococo style
洛可可风格
5)  art style
艺术风格
1.
Influence of Quanzhen Taoism on the art style of Elegant Group of poetic drama in the Yuan Dynasty;
全真教对元杂剧清丽派艺术风格的影响
2.
The Street Culture of Late Ming Dynas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rt Style in Book Design;
明代晚期市井文化与书籍装帧艺术风格的发展
3.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art style of Penjing made of miniature chrysanthemum in Beijing have been studied in this paper.
本文对影响北京小菊盆景形成的因素及北京小菊盆景的艺术风格进行了探讨。
6)  Artistic style
艺术风格
1.
A comparative study on artistic styl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lassical garden art style;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较
2.
The literary works and artistic style of YAO TUO, a Sino-Malaysian writer;
马华作家——姚拓的文学创作及其艺术风格
3.
On the ideological contents and artistic style of the long poems written by Tvartofski;
特瓦尔多夫斯基长诗的思想性和艺术风格
补充资料:罗可可
      法国17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在位)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在位)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又称"路易十五式"。??.-J德莱克吕兹在其专著《路易·大卫:他的声音和他的时代》(1855)中写道:在提及路易十五时代的风尚时,"罗可可"这个用语是可以接受的。据他回忆,这是新古典主义画派中特别激进的原始派主导人M.屈艾用来嘲讽路易十五时代美术的用语。从词源来看,rococo一词与法语rocaille(岩状饰物)相关。早在17世纪,rocaille一词常用以称谓岩洞 (一说即文艺复兴时代传到意大利的中国假山设计)和庭园中的贝壳细工,travail de ro-caille(岩状工艺)曾为 travail(贝壳工艺)的同义语。罗可可即由"岩状工艺"和"贝壳工艺"引申而来,指从室内装饰、建筑到绘画、雕塑以至家具、陶瓷、染织、服装等各个方面的一种流行艺术风格。罗可可在设计和绘画中的表现可以归纳为这样一些特点:曲线趣味、非对称法则、色泽柔和艳丽、崇尚自然、人物意匠上的谐谑性和飘逸性等。罗可可是相对于路易十四时代那种盛大、庄严的古典主义艺术的,这种变化和法国贵族阶层的衰落与资产阶级的日渐兴盛紧密联系着。罗可可在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在庭园设计、室内装饰、丝织品、瓷器、漆器等方面尤为明显)。由于法国艺术在欧洲的中心地位,罗可可的影响也遍及欧洲各国。对罗可可的另一种解释初见于《法兰西大学院辞典》,指为"路易十四至路易十五早期奇异的装饰、风格和设计"。基于上述"罗可可"与意大利"巴洛克"的联系,有人便把这种"奇异的"罗可可风格看作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衰颓阶段。由此罗可可又成为瓦解、衰颓的同义词。罗可可式建筑和室内装饰以G.-G.博夫朗设计的巴黎苏比斯府邸椭圆形大厅(1732年)和居维利埃设计的慕尼黑尼姆芬堡公园的阿马林堡(1734~1739)为代表。罗可可绘画的代表是A.瓦托、F.布歇和J.-H.弗拉戈纳尔。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