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Zhang Pengchun
张彭春
1.
Zhang Pengchun s Three Contributions to Chinese Oral Drama;
张彭春对中国话剧的三大贡献
2) Zhang Dachun
张大春
1.
The Jocosity of Fatherhood:Taiwanese Writer Zhang Dachun s bildungsroman Novels;
父名的戏谑瓦解——论台湾作家张大春的成长小说
2.
In this thesis what I try to do is to cite some appropriate examples from Zhang Dachun and Luo Yijun some meta-fictional works.
笔者以张大春和骆以军这两个世代的后设文本作为分析对象,主要目的是:一、探讨台湾后设小说从八○年代张大春到九。
4) Zhang Yuanchun
张元春
6) Zhɑng Jichun
张际春(1900~1968)
补充资料:张彭春
Zhang Pengchun
张彭春
中国教育家、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导演。字仲述,1892年生于天津。1908年毕业于南开学校。1910年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教育学、哲学,同时刻苦钻研戏剧理论和编导艺术。1916年回到天津,协助其兄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主持南开中学并任南开大学教授,同时兼任南开新剧团副团长。抗日战争期间,从事外交工作。后移居美国,1957年7月在美逝世。
南开学校自1909年起即由张伯苓亲自主持和编导了新剧《用非所学》,这是中国北方最早的话剧活动。张彭春主持南开新剧团后,引入欧美话剧的演出体制,建立正规编导制度,一方面继续上演中国剧目,如1918年由他编导的《新村正》;另一方面陆续按原本或改编演出多种世界名剧,如《巡按》(果戈理)、《娜拉》、《国民公敌》(易卜生)、《争强》(高尔斯华绥)、《财狂》(莫里哀)等。这些剧目的演出以及排练方法,对中国话剧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张彭春还熟谙京剧,曾于1930年和1935年两次作为艺术指导参加梅兰芳剧团访美和访苏。
(刘厚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