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honological rhetoric devices
音韵修辞格
1.
The paper deals with phonetic symbolism and phonological rhetoric devices: onomatopoeia, homoeotoleuton, alliteration, assonance, consonance and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various sorts of phonological rhetoric devices.
本文讨论了语音象征,音韵修辞格:拟声、谐缀、头韵、元韵、辅韵及音韵辞格的综合运用,提出了音韵如何与意境巧妙地结合。
2) rhetoric category "Yun"
修辞范畴"韵"
1.
This paper cards the meaning of rhetoric category "Yun".
本文对修辞范畴“韵”的语义进行梳理。
4) phonetic style
音韵风格
5) phonetic rhetoric
语音修辞
1.
Discussion on Chinese rhythm and phonetic rhetoric;
试论汉语节奏与语音修辞
2.
The combination of loudness is one of the crucial elements of the phonetic rhetoric in Chinese.
响度组合是汉语语音修辞的要素之一。
3.
Mobile-phone Messages,adopted the long traditional phonetic rhetorical methods,are a new kind of colloquia literature,which not only bring us simple happiness and musical beauty,but also let us feel the phonetic charm of modern Chinese.
手机文学短信这一新兴俗文学样式,运用自古有之的各种语音修辞手段,在给我们提供最简单的快乐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音乐之美,让我们从另一个方面感受到了中国现代汉语的语音魅力。
6) the rhetoric of the phonetic
字音修辞
补充资料:《修辞格》
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汉语修辞格的著作。192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唐钺著。唐钺(1891~ ),字擘黄,福建人。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4年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研究心理学,1920年获博士学位。1921年回国,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所教育组组长,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及所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现为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
《修辞格》参考英国学者J.C.讷斯菲尔德的《高中英语作文》(1910),对汉语修辞格共分5大类27格。第1 类:产生于比较的修辞格,包括显比、隐比、寓言、相形、反言、阶升、趋下6格。第2类:产生于联想的修辞格,包括伴名、类名、迁德3格。第3类:产生于想象的修辞格,包括拟人、呼告、想见、扬厉4格。第4类:产生于婉曲的修辞格,包括微辞、舛辞、冷语、负辞、诘问、感叹、同辞、婉辞、纡辞9格。第5类:产生于有意重复的修辞格,包括反复、俪辞、排句、复字 4格。《修辞格》的用例,均取自古代诗词文赋,是一部文言修辞格。
《修辞格》所列诸格的名称继承了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宋代陈骙《文则》、元代陈绎曾《文说》等的传统。如婉辞、微辞见《春秋繁露》,显比、隐比即《文则》的直喻、隐喻,婉辞、隐比即《文说》的婉语、隐语。《修辞格》至今仍为研究汉语修辞学的重要参考读物,影响深远。(见彩图)
《修辞格》参考英国学者J.C.讷斯菲尔德的《高中英语作文》(1910),对汉语修辞格共分5大类27格。第1 类:产生于比较的修辞格,包括显比、隐比、寓言、相形、反言、阶升、趋下6格。第2类:产生于联想的修辞格,包括伴名、类名、迁德3格。第3类:产生于想象的修辞格,包括拟人、呼告、想见、扬厉4格。第4类:产生于婉曲的修辞格,包括微辞、舛辞、冷语、负辞、诘问、感叹、同辞、婉辞、纡辞9格。第5类:产生于有意重复的修辞格,包括反复、俪辞、排句、复字 4格。《修辞格》的用例,均取自古代诗词文赋,是一部文言修辞格。
《修辞格》所列诸格的名称继承了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宋代陈骙《文则》、元代陈绎曾《文说》等的传统。如婉辞、微辞见《春秋繁露》,显比、隐比即《文则》的直喻、隐喻,婉辞、隐比即《文说》的婉语、隐语。《修辞格》至今仍为研究汉语修辞学的重要参考读物,影响深远。(见彩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