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留学热潮
1)  craze of overseas studies
留学热潮
1.
While the motive determines the massive craze of overseas studies,the writers of the paper depict the background,motivations,and effects of the overseas studies of the Chinese in contemporary China.
民众选择留学的动机,是影响我国近现代几次留学热潮的重要因素。
2)  studying booms in Japan
留日热潮
3)  studying booms in America
留美热潮
4)  the tide of studying abroad
留学潮
1.
Analyzing the supply and the demand which promote the cause of formation of the tide of studying abroad,and carry out the economics research and induce to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tide of studying abroad,the article expect to establish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ing research on th.
留学潮是近年来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它对我国教育和经济等各方面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
5)  Upsurge of national literature
国学热潮
6)  high tide of students studying in U.S
留美高潮
补充资料:抗战前期的电影热潮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在文艺界,1937年7月28日,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成立。7月30日,电影界工作人协会也宣告成立,并成立了中国电影界救亡协会。 1937年11月,上海失守。全国几乎95%以上的戏剧人才都集中在汉口。在党的领导和策划下,于1937年底成立了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继后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也宣告成立。 在电影制片厂中,当时的中央电影摄影场,简称“中电”是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直接控制的。在抗战初期也拍摄了一些反映抗战的纪录片如《空军战绩》、《凇沪前线》、《芦沟桥事变》等:尔后,在党组织的同意下,沈浮、赵丹、白杨等人加入“中电”后,还拍出了像《中华儿女》、《长空万里》这样的抗战影片,表现出了一点抗日进步,但这种进步毕竟是短暂的。 与“中电”相反,由“汉口摄影场”改组扩充而成的中国电影制片厂,简称“中制”则由于归当时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下属三厅领导,三厅厅长是郭沫若。“中制”的创作生产力量处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史东山、舒绣文和后来调进的袁牧之、陈波儿等,使“中制”在1938年1月至10月武汉沦陷的短短九个月中就取得了完成3部故事片和50多部纪录短片的成绩。 另外,原来在太原的西北影业公司于1938年5月主动和政治部三厅联系,在阳翰笙的支持下,瞿白音、沈浮、贺孟斧等人加入了西北影业公司,并把制片厂迁到成都,拍摄了优秀的长纪录片《华北是我们的》,故事片《风雪太行山》。 在抗日战争开始后,最先反映的是新闻纪录片。较有影响的有《芦沟桥事变》、《抗战特辑》、《电影新闻》、《华北是我们的》等,特别是《抗战特辑》第二集纪录的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部分史实镜头尤为珍贵。 在故事片方面,“中制”于1938年初由史东山编导的《保卫我们的土地》,1939年的《好丈夫》、11月的《胜利进行曲》等都较好地反映了中国人民抗日的爱国热情,西北影业公司的《风雪太行山》中的著名抗日歌曲《在太行山上》由冼星海谱曲,成为流传后世的经典革命歌曲。另外,“中电”沈西苓编导的《中华儿女》;“中制”的《八百壮士》、《塞上风云》、《胜利进行曲》等都是优秀的抗战影片。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爱国的、抗日的精神和主题在电影创作总占着压倒的地位并显示巨大活力,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起者团结、教育人民的作用,是抗战电影史上的灿烂篇章。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