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oderniz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ics

文论的"现代转换"
2) modernity convers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ry criticism

古代文论的现代性转换
1.
The paper discusses three focal issues of the argument whether the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is "aphasic": whether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is completely "aphasic"; if it is, what are the causes; whether there is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phasia"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and modernity convers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ry criticism.
着眼于中国当代文论是否患了“失语症”讨论申的三个焦点问题:即中国当代文论有没有全面失语;若失语,原因何在;当代文论失语与古代文论的现代性转换有无必然联系,对“失语症”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
6) Modern transformation

现代转换
1.
The historical annotation and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value system of Daxue;

《大学》价值体系的历史诠释及其现代转换
2.
On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论传统德性人格教育思想的现代转换
3.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ancient China perspective should b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acceptance and the filter.
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视角应该建立在接受与过滤的基础上。
补充资料:《文镜秘府论》
中国古代文论史料。撰者日本僧人遍照金刚(774~835),俗姓佐伯,名空海,遍照金刚是其法号。公元921年追封为弘法大师。他生活在日本平安朝前期,对佛学以及文学、语言、书法、绘画均有研究,著作繁富。1910年日本祖风宣扬会汇编成《弘法大师全集》15卷。他于唐贞元二十年(804)至元和元年(806)在中国留学约 3年,与中国僧徒、诗人有友好交往。本书是他归国后应当时日本人学习汉语和文学的要求,就带回的崔融《唐朝新定诗格》、王昌龄《诗格》、元兢《诗髓脑》、皎然《诗议》等书排比编纂而成,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全书以天、地、东、南、西、北分卷。 6卷中大部分篇幅是讲述诗歌的声律、词藻、典故、对偶等形式技巧问题的。如天、东、西、北 4卷的《调四声谱》、《诗章中用声法式》、《论对》、《论病》、《论对属》等等。此外,本书也用了一定篇幅介绍创作理论。如地、南两卷的《十七势》、《六志》、《论文意》、《论体》、《定位》等,并不完全是为诗文声病而作。其所引之书,今多失传,所以保存了不少中国古代文论的史料。所论"文二十八种病"、"文笔十病得失"等,对研究六朝至唐古近体诗律学、文学批评、修辞学均有参考价值。
其书在日本有旧钞本多种,并有日本《东方文化丛书》影印古钞本及讲谈社校印本。今通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校点本。遍照金刚于 820年撰《文笔眼心抄》,为本书之简本。日本小西甚一有《文镜秘府论考》,《真言宗全书》中有《文镜秘府论笺》。
其书在日本有旧钞本多种,并有日本《东方文化丛书》影印古钞本及讲谈社校印本。今通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校点本。遍照金刚于 820年撰《文笔眼心抄》,为本书之简本。日本小西甚一有《文镜秘府论考》,《真言宗全书》中有《文镜秘府论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