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东方意识流
1)  oriental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东方意识流
2)  East Asian Consciousness
东亚意识
3)  consciousness of Southeast China
东南意识
4)  awareness of the northeast
东北意识
1.
The living style of the northeastern people and the civilization trends are explored,and the valuable awareness of the northeast is aroused in the essay.
与其以前的创作不同,作为一种自觉、理性的创作成果,大连籍作家素素的“独语东北”系列散文在鲜明而浓郁的文化色彩覆盖下,较全面地梳理和审视了东北文化,在突出表现东北历史与文化昔日辉煌过程中,充满了对东北历史文化的理性观照和反思,对东北人的生存方式和文明走向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树立了一种宝贵的东北意识。
5)  ASEAN consciousness
东盟意识
6)  Oriental ideology
东方主义意识形态
1.
The acceptance of the two cultures of America and China can not only establish their dual cultural identities but effectively eradicate the Oriental ideology.
接受中美两种文化不仅使得她们双重的文化身份得以确立,而且有效地消解了东方主义意识形态。
补充资料:意识流小说
意识流小说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fiction of

   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他们的理论观点,促进了文学艺术中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意识流小说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其特点是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公认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有安德列·别雷的《彼得堡》、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吴尔夫的《到灯塔去》、《海浪》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