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病体铭刻
1)  imprint of the morbid body
病体铭刻
2)  1.inscription; 2.to engrave on one's mind; to impress on; to imprint upon
铭刻
3)  inscription [英][ɪn'skrɪpʃn]  [美][ɪn'skrɪpʃən]
n.铭刻,铭文
4)  inscription character
铭刻特点
5)  ancient epigraphic remains
古代铭刻
6)  Brick record
刻铭砖
补充资料:道岩铭刻

距平江县城一百一十华里,距幕阜山四十华里的道岩,自古就是平江著名的风景名胜地。它的出名:一、它是我县著名道教发祥地;二、它是我县古代文化的聚焦点。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教派,正式创立于东汉后期,创始人张道陵。道教尊老子为教祖,教徒尊张道陵为天师。即所谓“老子设经,道陵传典”。张天师倡道于四川鹤鸣山,四川与湖南毗邻,故平江为道教最早传播区,所以我县“名山道占多”。它们称龙阜山、幕阜山、连云山,天岳山、密岩山、古罗山等为“昌江二十二名山”,道岩列于前。道士居住的地方叫“观”。观,本是古代帝王侯的宫阙名。春秋时,有雉门两观,西汉初,有东观、白虎观。至汉武帝时,以仙人好楼居,建筑蜚廉观。蜚廉,即飞廉,古代传说中之仙人名。此后,观不再属于帝王侯,而专属于道家了。平江道家以崇真观、奉真观、葆真观、显真观、冲真观、金铺观、紫清观、紫霄观、玉真观为“昌江九观”。自宋元及清,葆真观为最盛。

葆真观,即修于道岩山中。道岩俗呼“穿岩”,因其中空虚,有一洞穿山而过,把它分为前 岩和后岩。前岩建葆真观,原有三清殿、祖师宫、关帝殿、玉皇殿、天师宫等建筑,大多以悬岩为天盖,架屋百楹。后岩,建有九老祠。道岩景点,除上述前岩葆真观、后岩九老祠外,还应包括艾仙坛、华盖。合道岩山, 成为平江著名“昌江八景”之一,即三峰叠嶂。我本打算将这一景区作一全面介绍与概括, 因现在资料还搜集未全,不能如愿。下面先介绍一下道岩的石刻和钟铭,并稍加评说,以引起大众的注意。

一、《题道岩二十韵》

崇宁五年八月十八日江夏黄诰撰,开岩建观住持焚修三洞道士胡元周立石。按崇宁为宋徽宗年号。崇宁五年为公元1106年。在 此三十年前,即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洪州(今南昌)西山逍遥观道士胡元周,经历岩下,徘徊不忍去。乃披荆棘,具香火,作章醮,为人祈福。信善之士,翕然归向,争出财力与之兴建。凡十五年,自门庭至于殿宇,自殿宇至于堂奥,莫不完备。名为崇仙观。黄 诰,是平江人,署江夏,是写黄姓郡名。在宋朝做过颇有名气的地方官。诗的首句:“道士 元周其姓胡,朝来遗我仙岩图。”接着写的就是上述建观的经过及规模。诗的最后两句:“ 郡邑何时能剡奏,华封之祝相欢呼。”剡奏:是把本地的风景名区、宗教圣地向朝廷申报。 剡,即浙江剡县,其天台山、天姥山,有如仙境,李白也曾神往梦游,作诗寄意。黄诰希望地方官也能像剡县一样申奏朝廷。不久,守令监司果然论奏上去,是时正是宋徽宗赵佶掌朝 ,他最信道教,自称道君皇帝。于大观元年,即公元1107年敕赐葆真观额。

二、《敕赐葆真观记》

右朝议大夫、知岳州军州、管勾学事、兼管内劝农事、轻车都尉借紫巩捧奏请观额,并立石 。朝请大夫、直秘阁新差、知江州军州、兼管勾学事、兼管内劝农事、兼江南东路兵马都监、 上柱国黄诰谨撰。《记》首先讲述敕赐原因:“大观元年秋九月,天子祀神宗于明堂,泽及四海,乃降敕书, 以岳州平江县道岩为葆真观。此千岁一遇也。”按大观元年,即公元1107年,是宋徽宗即位的第六年,是黄诰作《道岩二十韵》的另一年。

宋神宗是宋徽宗的亲生父亲。神宗殁,继位的是宋哲宗赵煦。哲宗在位十四年逝,无子,兄终弟及,徽宗即位。故祀神宗于明堂,借此赐崇仙观为葆真观额。地方官办事这么快,朝廷批示这么急,真正是千岁一遇。《记》接着描述道岩云:“绕岩四柱,森然相望,若有所献,此香炉峰也。南一峰,仰视霄 汉,有轩昂不可屈之势,此席帽峰也。北一峰,深入烟霞,与星斗为邻,此云盖峰也。”按此即“昌江八景”中之三峰叠嶂的形势,描述稍有拔高,但未失真。《记》又云:“有试剑石,此许吴真君驱邪斩蛟之故事也。有烧丹炉,此葛艾先生修炼飞升 之遗迹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