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词评
1)  comments of Ci-Poetry
词评
2)  Baishiciping
白石词评
3)  appraisal verbs
评价动词
4)  segmentation tesing
分词评价
5)  word segmentation evaluation
分词评测
6)  Ci criticism
词学批评
1.
It appeared in the Ci criticism with the flourishing of Ci poetry.
随着词创作的兴盛,"知人论世"出现在词学批评中。
2.
The modern Ci criticism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o continue the past and open up the future in the whole Ci criticism\'s history.
现代词学批评在整个词学批评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补充资料:杭州运河古诗词选评
《杭州运河古诗词选评》
《杭州运河古诗词选评》

杭州运河古诗词选评》(杭州运河丛书),著者:严军、胡心爱。isbn:7-80633-873-x;出版时间-2006年5月。 古老的历史,优美的运河风景,营造了杭州浓郁的文化氛围,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权贵显要,吸引了吴越、南宋两朝君王在此定都。他们或循着运河来去,长歌短吟,如痴如醉;或沿着运河栖居,晨昏旦暮,长久相伴,留下了无数诗篇辞章,充分描绘了古代杭州运河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抒写了自己的境遇与悲欢离合。这些有关杭州运河的诗词散落在各种地方文献、历史典籍、作者文集、诗集、校注、年谱中,久久地湮没无闻,亟待钩沉辑佚,披沙拣金,使之重见天日。通过对这些诗词的辑佚、标点、整理、研究,可以将杭州运河各个节点的历史风貌具体而形象地展示在读者眼前,续接经过近百年的历史变迁与杭州城市的大规模改造被人为地破坏与割裂的运河沿岸景观与历史文化脉络,生动地展示运河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桥梁、建筑、街区、文物、古老的民风民俗、社会经济生活场景。

《杭州运河古诗词选评》内容简介:《杭州》/蒋士铨:桥影条条压水悬,凤山门小带城偏①。一肩书剑残冬路,犹检寒衣索税钱。(1)作者简介:蒋士铨(1725—1784),字心余,又字苕生,号藏园、清容居士,铅山(今江西铅山)人。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曾担任翰林院编修。诗文戏曲,皆有造诣。因诗出色,与袁枚、赵翼并称为“江右三大家”。(2)注释:①带:连同。唐杜荀鹤《山中寡妇》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3)点评:杭州的凤山门,历史上名称变了几回。凤山门的名字是明初才有的,又叫正阳门。凤山门内属钱塘县,外属仁和县。这首诗题为杭州,实际写的是作者在冬天上路,出杭州凤山门的遭遇。首句描写的是杭州印象:河上桥多。作者沿着大河(今杭州中河)到凤山门,一路行来,经过一桥又一桥,看到桥拱悬波,压水形成倒影条条。二句写到了凤山门小,地理位置偏处一隅。三四句写守门税吏的贪婪,像作者这样仅背着书与剑、身无长物的书生,也被搜衣检查,索要税钱。言语中深含牢骚与不满。与舒位描写清代杭州税吏如狼似虎的《杭州关》可以参照起来看。作者在当时还是有文化、有身份的人,犹遭盘剥,不要说一般平头百姓了。诗歌反映了清代吏治腐败、税负沉重、民不聊生的现实。写法平实,勾勒简洁,情景、人物、事件、感受都在其中,可见诗人以简御繁的功力。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