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古代小说研究
1)  the study on ancient novels
古代小说研究
1.
On the practical value and eternal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on ancient novels;
古代小说研究的现实价值与永恒意义
2)  study of Mongolian Novels
蒙古小说研究
3)  Contemporary novel research
当代小说研究
4)  Study on the Illustrations in Old Books
古本小说插图研究
5)  ancient novel
古代小说
1.
Both Chinese ancient novel and drama are characterized by common esthetics in the way of being comprehensive,civilized and popular.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具有综合性、教化性、愉悦性、通俗性等共同的审美特征,而古代戏曲还有直观性、程式化、节奏性、抒情性等独有的审美特征。
2.
The character images in Chinese ancient novels and dramas has experienced the developing process that starts from nonexistence to existence,from simplicity to complexity,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ype to the typification.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中的人物形象都经过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类型化到典型化、复杂化的发展过程。
3.
Although the physiognomist images exist in many of ancient novels,they have seldom caused the researcher s concern in the past.
相士形象虽然在古代小说中大量存在,但以往很少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6)  ancient novels
古代小说
1.
The historical warning function and persuasive function in ancient novels;
古代小说的史鉴功能和劝戒功能——中国古代小说评点派研究二题
2.
The study of "edition" forms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ancient novels and is also the premise of evaluating them historically and aesthetically.
古代小说有其特殊性质,版本研究是古代小说研究的基础,也是对古代小说作出历史和审美评价的前提。
3.
The reason is believed to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stud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novels and the creation of ancient novels.
小说概念的辨析和界定是20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一个长期未能得到很好解决的学术难题。
补充资料:《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郭沫若1928~1930年间流亡日本时,以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研究方法为向导,撰写的一部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学术专著。全书分为六个部分:中国社会之历史的发展阶段;《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诗》《书》时代的社会变革与其思想上之反映;卜辞中的古代社会;周代彝铭中的社会史观;追论及补遗。其中,《中国社会之历史的发展阶段》曾发表于《思想》1928年第四期,关于《诗》《书》《易》的研究,曾化名杜衎,在1928年9、10月间《东方杂志》上连载。该书提出商代和商代以前都是原始公社制社会,西周为奴隶制社会,春秋战国时代奴隶制已在崩溃的观点。1940年7月18日,作者为纠正过去研究中的失误,又撰写《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一文(收入《十批判书》),提出殷商也是奴隶制社会的观点。该书初版于1930年,上海联合书店印行;以后多次修订重印。1982年人民出版社据1977年重印本编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一卷。该书自1930年初版发行以来,在中国学术界独树一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现代中国史学主要流派之一的代表作。(见彩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