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 来由
一种古代的北欧文字,据说这种符号似的特殊文字具有神秘意义及法力,在北欧日耳曼人如尼文中“如尼”(rune)意思是“神秘的”或“隐蔽的”,来自于德语raunen,其含义是“密谈”.后世的魔法师常常使用带有如尼文字的法器等等,以加强他们施法时候的功效.
如尼字母是一类已灭绝的字母,在中世纪的欧洲用来书写某些北欧日耳曼语族的语言,特别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不列颠岛屿通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所用的如尼文字被称作futhark,不列颠岛所用的如尼文字被称作futhorc。至今发现最早的如尼刻文定期为公元150左右,随着基督教魅氡迸罚如尼字母逐渐被拉丁字母取代。公元700左右,如尼字母在在中欧消失;公元1400左右也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消失,但在斯堪的纳维亚,如尼字母还常常被用在装饰图案上。
各种如尼文字的变体:
古futhark(ca. 150c800)
哥特futhark
英格鲁-萨克逊futhorc(400c1100)
后futhark(800c1910)
丹麦式futhark
瑞典-挪威式futhark
挪威式futhark
哥德堡式futhark
中世纪futhark亦称拉丁化futhark
[编辑] 神话传说
在北欧神话里,众神之父奥丁(odin)为了得到那智能之泉,用失去一只右眼得代价,换取了了如尼的智慧。如尼文字是一种咒文﹐只要将它刻在木、石、金属甚或任何材料上﹐就能得到无穷的威力。奥丁为了寻求更高的智慧,便把自己吊在树上九日九夜,思考宇宙的奥秘。
当他从树上下来的时候,他就领悟了如尼文(futhark,弗萨克即通用的日耳曼语族如尼文字母表,futhark这名字取自如尼文首6个字母,传统的 futhark一共有24个字母。占卜时还加入一块空白的石头,一共是25块)。24个老弗萨克字母以八个一组分为三部分,称为“埃特”。这三个埃特是弗蕾(北欧神话,丰饶、兴旺、爱情、和平之神)埃特、哈格(北欧神话中的阻扼、困难之神)埃特和提尔(北欧神话中的战神)埃特。
《神之言》中两段非常著名的诗,即奥丁的自述就描写了这段情景:
九夜吊在狂风飘摇的树上,
身受长矛刺伤;我被当作奥丁的祭品,
自己献祭给自己,在无人知晓的大树上!
没有面包充饥,没有滴水解渴。
我往下看,拾取鲁纳斯文字,
边拾边喊,由树上掉落。
这种神圣的文字,可预知未来。每一个字都拥有个别的力量,守护人类的灵魂。也可用于制作守护符,记录魔法,及刻在石头,木块,贝瞉,水晶或其它天然的素材上成如尼石,当中又以水晶如尼石的能量最强最稳定。